華燈初上時分,鎮上中心廣場開始熱鬧起來,人們在這裏休閑漫步,踏歌起舞;
鎮上新建的超市、酒店、電器行人來人往,生意紅火……
幾年前,還是一片蕭條的常德市鼎城區灌溪鎮,如今已是高樓林立,車來車往,霓虹閃爍……
是什麽力量,讓這個一度走向“空心化”的小鎮脫胎換骨,成為一座充滿活力的現代田園新城?
初夏時節,記者走進灌溪鎮,在火星四濺的焊槍旁,在密布如林的鐵臂間,探尋其中的秘密。
中聯落戶,“空心”小鎮重現繁華
走進灌溪,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嵌在褚紅色大理石上的幾個鎏金大字:“中國吊車第一鎮灌溪”。
說起灌溪的發展史,鼎城區經濟開發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楊學平如數家珍。上世紀60年代,浦沅從上海內遷至灌溪,吸納大量當地百姓進入浦沅工作,形成灌溪鎮。然而,上世紀90年代,浦沅從灌溪搬遷至長沙,這個一度繁華的小鎮開始走向漸蕭條,曾於上世紀80年代開通的公交車也停運了。年輕人紛紛背起行囊,外出打工謀生,“空心化”讓這個昔日的小鎮難覓往日風采。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中聯重科收購浦元。
2003年,中聯重科收購浦沅後,公司旗下的汽車起重機板塊在灌溪謀篇布局,灌溪工業迎來了第二次騰飛。
如今,中聯重科灌溪工業園已是全球最大單一塔式起重機生產基地,也是全球塔機行業擁有最豐富產品型號的製造基地。兩年前,正是在這個小鎮研製出的一台塔機,創造了最大上回轉水平臂自升式塔式起重機的一項世界紀錄,中聯重科以此晉級世界塔機製造領域的高端俱樂部。
在這個以塔機為主導產品的工業園,塔機產量和市場規模多年穩居國內同行業首位,灌溪作為“中國吊車第一鎮”的地位牢不可撼。
龍頭引領,帶動產業集聚發展
中聯重科的落戶,讓灌溪鎮工業發展站到了一個新的製高點上。
楊學平掰著指頭跟記者說,中聯重科落戶,至少給灌溪鎮帶來了3方麵效益:一是龍頭帶動,促進一批配套企業迅速成長,拉長了產業鏈條;二是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當地的就業率;三是帶動了三產發展,提升了灌溪的整體經濟發展水平。
據介紹,2002年,灌溪鎮隻有10來家從事機械加工的作坊式企業,從事生產的工人不到40名。中聯重科收購浦沅後,灌溪工業園充分發揮中聯重科大項目的帶動作用,延伸產業鏈條。園區內的常德鋼廠、窯頂橡膠廠、正隆氣體公司等企業,生產機械製造業所需的鋼材、管件、橡膠、氣體等材料,而冶煉廠、勃雅鋼丸廠則利用機械製造業所產生的廢鋼、廢鐵和邊角料,新上了軋鋼、冶煉、鋼丸製造等生產線。
如今,中聯重科與它的配套產業群,已成為這個新城鎮最龐大和引人注目的“居民”。而重新具備了“造血”功能的灌溪,也從沉睡中醒來,再次活躍了起來。
依托中聯重科和它的配套產業群,灌溪工業園迅速騰飛。據中聯重科建築起重機械公司黨委書記騰明友介紹,2012年,中聯重科在灌溪鎮工業園創產值120億元,創造了全鎮78.1%的工業總產值和67.4%的稅收,帶動了當地153家配套企業發展。
產業園區提供了就業機會,大量當地居民經培訓後成了產業工人。“灌溪鎮每戶至少有一人在鎮上企業上班,”楊學平告訴記者,在灌溪,2/3的企業員工均來自本地,約有9500名;灌溪的常住人口也增加到2.1萬人,其中的7000人是在灌溪工業園入駐後新增的。
產業的發展,更吸引了大批本地人才回流。曾在全國多個城市打工的餘明新,幾年前回到灌溪,結束了四處漂泊的生活,如今一家人其樂融融地生活在一起;除了算得上當地中上水平的收入,讓他感到最幸福的是,他可以見證兒子的成長,甚至可以經常去參加兒子的家長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