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昨日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4366.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3%,增速比3月份提高4個百分點。
雖然當前經濟迫切需要一些積極數據的呼應,但在業內人士看來,4月份“難得的”反彈似乎並不如看上去“那麽美”。
基期因素撒下反彈迷霧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於建勳博士指出,4月份9.3%的增速是以去年4月份下降2.2%為基礎;今年3月份增長5.3%是以去年3月份增長4.5%為基礎。如果以2011年為基數計算兩年平均速度,今年3月份增長4.9%,4月份則僅增長3.4%。
累計利潤數據也顯示了這一趨勢。 1~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6106.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4%,增速比1~3月份回落0.7個百分點。
高盛高華中國經濟學家宋宇在測算後也認為,4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速的反彈體現了去年同比基數偏低和春節因素幹擾消退的共同影響,考慮到工業增加值實際增長疲弱,且上遊價格低迷,工業企業利潤率的環比增速可能仍處低位。
部分企業出售資產尋求自救
除了受到基期因素作用外,利潤結構也是影響4月利潤變化的重要因素。
從行業上來看,4月單月利潤在四大行業過於集中。其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汽車製造業和非金屬礦物製品這四個行業新增利潤327.8億元,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增利潤的88.3%。這也從另一個角度顯現,其他大多數行業的利潤增長甚為平緩。
從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看,1~2月份為5.2%,3月份為5.4%,4月份為5.3%,盈利水平基本穩定,也顯示大多數企業在盈利能力上沒有可喜變化。
在於建勳看來,4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增長9.3%,還含有非主營活動帶來的利潤或收益的影響。
據記者觀察,由於經濟恢複緩慢,前期受宏觀經濟影響較大的順周期行業企業已暫時無望通過增強銷售提升利潤,尋求出售資產等非主營業務利潤可能成為一些企業在短時間內扭虧自救的必然選擇。
國務院國資委年初曾下達增長令,要求國企利潤增長要達到10%以上,一些國企也加快了資產處置的步伐。
5月初,為實現今年扭虧為盈的目標,背負巨額虧損的中國鋁業決定全麵退出鋁加工業務板塊,擬將重點放到氧化鋁和煤電鋁一體化等盈利板塊上。而陷入連續虧損難以自拔的中遠集團,其控股的ST中遠繼出售中遠物流後,5月擬以現金代價約12.22億美元(折合約75.4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出售其通過中遠集裝箱工業公司間接持有的21.8%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權,以期獲得十多億元的溢價來填補二季度可能出現的虧損。
此外,中央政策和國資委都一直強調,鼓勵、引導民間資本進行重組聯合和參與國有企業改革。但以往國有企業經營效益良好時,民企很難通過正常渠道收購國企優質資產。記者日前到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采訪時發現,在央企產權項目交易中,民營資本已緊盯市場入市接盤。今年1月,一家中央企業在上海聯交所推出了“上海華線醫用核子儀器有限公司97.58%股權及528.407159萬元債權”轉讓項目,項目一經掛牌,馬上有三家企業有收購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