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政放權在加速推進,國務院近日進一步取消和下放了117項行政審批項目。從當前各種數據來看,實體經濟體現出複蘇乏力,穩增長成為了當前中國經濟需要直麵的問題。正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明確表示要實現今年發展的預期目標,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資空間已不大,還必須依靠市場機製。因此,這意味著通過簡政放權來穩增長、向市場要活力的用意更為明顯。
多部委審批“瘦身”次第展開
專家表示,政府要減少對企業微觀經濟行為的過度幹預
日前,國務院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動員部署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工作。會議提出,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係,把該放的權力放掉,把該管的事務管好。至此,新一輪轉變政府職能的大幕拉開。
專家表示,從經濟領域的角度來講,“該放的放,該管的管”其核心是要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凡是市場能幹的就交給市場幹,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具體來說,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要減少政府對企業微觀經濟行為的過度幹預,幫助企業減稅、減費,減少不必要的審批。
審批權和名目繁多的資格認證被各方詬病。此前,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就表示,三一重工收購德國企業的過程中,德方的政府審批程序僅耗時一周,而三一重工的手續卡在中國相關部門一名處長的手中就長達3個月,而且更換一個螺絲,都要走一遍審批流程。
“政府審批權限確實太多,民企投資本身是企業行為,盈虧政府都不負責,按照公司章程批準、符合環保要求即可,一旦需要部委審批,就會觸及各種”玻璃門“和潛規則,增加企業成本。”一民營企業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國家發改委:
從大包大攬到簡政放權
關於國家發改委的職能與權責問題,一直存在頗多爭議。以國家發改委對企業投資項目的審批為例,企業提交的可行性報告由其下屬谘詢公司出具報告,才能提交發改委,其中利益訴求不言而明。這就造成了企業和地方政府都圍繞著中央部委“跑部錢進”或者“跑項目、跑審批”。
針對國家發改委的職能改革力度在加大。根據近日公布的《國務院關於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國家發改委對企業投資的14項核準權被取消,12項核準權被下放。政府機構新一輪的簡政放權過程中,國家發改委成為被改革的重點部門之一。
記者近日從國家發改委相關人士處獲悉,4月底,發改委已將相關下放名錄遞交有關部門。按照《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任務分工安排,國家發改委將在6月份之前發布新修訂的政府核準投資項目目錄,修改出台投資項目審批、核準、備案管理辦法,公布取消審批投資項目、下放地方審批的項目。
據該人士透露,近期下放的133個審批項目,主要是與企業投資審批事項緊密相關的行政審批事項,旨在減少中央職能部門對地方及市場主體的直接微觀幹預。發改委首批下放項目主要集中在電力行業,其中將大幅下放水電、火電、風電、電網、油氣管道等能源項目審批權限。
業內人士表示,國家發改委從大包大攬到簡政放權,讓人看到了成效所在。從這種簡政放權到糾正政府在行使職能過程中存在的“三位”,即越位、缺位和錯位的問題,將有助於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政府的主要職責,就是要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而非過度幹預經濟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