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國風電新增裝機1482萬千瓦,累計並網達到6266萬千瓦,發電量達1004億千瓦時,占全國電力消費總量的比例達到2%,超過核電發電量的982億千瓦時,已經成為繼煤電和水電之後的第三大主力電源。然而,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作為綠色能源的風電也頗為尷尬:“中國風”頻頻遭棄。
棄風現象欲演欲烈
2013年2月,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統計的限電情況顯示,2012年,全國約有218億千瓦時的風電由於被限發而損失,同比翻一番,平均限電比例達到19.98%。按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公布的2012年供電標準煤耗326克/千瓦時測算,這些損失的電量折合標準煤超過650萬噸。其中蒙東地區限電比例最高,達到35.19%;其次為吉林和蒙西地區,限電比例分別達到32.37%和24.9%。
我國棄風限電現象主要集中在東北、西北和華北地區,以東北地區最為嚴重。國家電網新聞發言人張正陵告訴記者,東北棄風是集中大規模開發風電的結果。吉林風電發展體量與自身經濟體量不匹配,棄風主要在冬天的夜晚。這是因為,用戶的負荷曲線是自然分布的,是電網控製不了的,為了滿足白天最大負荷,到了晚上負荷降低約一半。東北八九成是火電機組,負荷可以降低,但不能隨便停機,有最小技術出力。另外,吉林火電機組大半是熱電聯產,晚上最冷,機組要供熱,負荷最低隻能壓到90%;如果是單純火電機組,負荷可壓到50%。這期間,水電和小火電基本都要停下來。風電一般是白天出力小,晚上出力大,如果讓風電晚上滿發,就需要火電降下來,但會影響供熱,百姓就有意見,所以出現棄風。
西北和華北地區棄風現象就是負荷問題。2012年,甘肅、河北、山西和新疆棄風限電比例分別是24.49%、10.25%、20%和6.18%。負荷問題一直在困擾上述地區,同時,發展特高壓通道也是各地一直熱議的問題。據介紹,2012年5月,哈密到鄭州的特高壓通道開工建設,當初在批該通道的時候也提到要解決風電外送的問題,也作為一個批線的主要原因。
棄風限電情況各不相同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岩說,盡管東北的主要問題是火電和風電的衝突問題,但其中也存在人為的因素。很多火電廠為提高發電負荷,將火電廠改為熱電廠,不僅發電還供熱。這樣到冬天就不限電了,利用小時數就提高了。這就需要國家相關主管部門嚴格界定熱電聯產項目,各地嚴格執行國家對新能源的戰略定位,真正做到傳統能源給綠色能源讓路。
總體來看,我國棄風限電的主要原因還是並網難題,風電並網運行和消納問題依然是製約我國風電健康快速發展的最重要因素。棄風限電問題導致的風電場運行經濟性下降,2012年度,全國風電棄風限電218億千瓦時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在100億元以上。同時,風電機組並網檢測能力不足,致使整機企業出現排隊等待檢測的情況,嚴重影響了並網進度。加上融資依然困難等原因使開發商的投資熱情大減,項目的開工率嚴重不足。
風電發展可否再發力
為實現我國提出的“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達15%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兩個目標,及“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的宏偉目標,解決當前棄風限電問題已迫在眉睫。
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武鋼則建議,首先,我國要從戰略高度出發,充分認識消納風電的重要性,把實現風電全額消納作為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重要載體,作為衡量能源管理水平的重要標誌。
其次,國家有關部門應認真落實《可再生能源法》和《節能發電調度辦法》中關於可再生能源電力優先上網和全額保障性收購製度,提高本地區風電消納能力。從國際以及我國蒙西地區大規模風電並網消納的實際情況來看,風電的大規模並網不存在技術和經濟上的障礙。
第三,加強跨區輸送能力建設,擴大風電的跨區消納範圍。我國內蒙古地區風能資源儲量豐富,裝機規模近1800萬千瓦,近兩年棄風嚴重,比例超過25%,因當地用電負荷較小,消納能力有限,電力外送需求迫切。蒙西地區毗鄰華北、華中、華東電網負荷中心,都在高壓輸電技術合理半徑之內,完全可以通過外送通道建設,提高電力跨省區消納比例,減少棄風電量。
秦海岩建議,一是提高常規電源參與調峰的積極性。從蒙西電網運行的實際經驗來看,火電具有很強的調峰能力,國際上的研究也指出,調峰問題不在技術能力,而是經濟利益。目前,相關輔助服務市場尚未建立,利益補償機製缺位,這是問題的症結所在。隻要建立合理的市場機製,我國龐大的現有火電基礎裝機,足可以支持我國風電規劃目標的實現。二是統籌協調風電與電網、風電與其他電源的規劃建設。要從戰略的高度,將風電作為當前電網中的重要電源和未來的主導電源。在分析確定風電“可信容量”基礎上,結合經濟發展、電力需求,統一協調規劃各種電源的建設規模和電網建設方案,解決目前多頭規劃管理問題,這樣才能徹底調整電源結構,實現能源轉型,堅定地邁向可再生能源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