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煤炭傳統旺季實在是有點冷!
據秦皇島煤炭網最新數據,最近一周,環渤海煤炭存量環比又增加26.5萬噸,市場人士認為環渤海煤炭價格還將繼續下挫。在此情形下,各種煤炭救市政策卻因受到各種質疑而遲遲不能落地。
記者獲悉,一度提振煤炭市場信心的限製煤炭進口政策遭遇“攔路虎”,以五大電力集團為代表的電力企業正在聯名抗議該政策落地。而一些煤炭生產省份也紛紛對本地企業實施地方保護。行業人士認為,電煤價格市場化進程正在麵臨重大的考驗。
5月20日至5月26日,環渤海煤炭庫存量由前一周的1551.4萬噸增加至1577.9萬噸,而環渤海四港煤炭庫存量與前一周庫存量相比,庫存量環比增加23.8萬噸,增幅達1.53%,且鐵路調入量穩定,環渤海煤炭港庫存量繼續增加。
5月29日海運煤炭網指數中心發布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顯示:本期5500大卡動力煤綜合平均價格報收為610元/噸,較前一期繼續下跌1元/噸。煤炭行業分析師認為,雖然港口煤價經過連續降價,越來越接近底部,但需求未見好轉。即使迎峰度夏用煤旺季來臨,對當前煤市利好依然有限,煤炭生產和貿易企業將會度過一段非常艱難的時期。
與此同時,近期一些本該對煤炭市場具有利好影響的消息卻在不斷發酵“變味”。兩周前傳出國家能源局下發了《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辦法》”),將限製低值進口煤進入我國市場,按照《辦法》提出的要求,至少能減少20%的低值煤炭進口量,這使得萎靡已久的煤炭板塊集體暴漲。
據上海證券報記者獲悉,該《辦法》剛下發就遭遇國內主要煤炭生產和進口企業的抗議。近日,又有消息傳出五大電力集團以該《辦法》“不利於電煤市場化改革,不符合國家簡政放權的市場化取向,而且對環保作用很小”的理由,準備聯名上書發改委,反對限製低熱值煤炭進口的政策。
昨天,記者從五大電力集團其中一家的工作人員處獲悉,電企確實對該政策存在較大的爭議,認為這是利用環保的借口來平衡煤電之間的利益格局。一旦限製低熱值進口煤炭將給電力企業帶來鍋爐改造等方麵的較大損失。
煤炭行業專家則向記者表示,製定《辦法》的本意不是為了阻止煤炭進口,僅是對目前比較混亂的進口煤炭市場進行規範。目前國內對大氣汙染防治問題確實越來越重視。不過,該《辦法》主要由煤企等直接利益相關方提出,落實與否確實存在較大變數。
限製進口煤炭問題爭論不休的同時,國內幾個煤炭生產省份也在籌謀地方自救計劃。河南省5月初就推出了“煤電互保”方案,一時間在業內引發各種爭論,山東、山西等地也被業內人士證實對外省市煤炭暗中設置了“壁壘”以保護本地煤炭企業。在此微妙時刻,山西煤炭運銷集團有限公司與山西國際電力集團有限公司宣布正式合並重組,成立晉能有限責任公司,當地權威媒體稱此舉的意義是“推進煤電一體化發展、構建和諧煤電關係邁出的重要一步。”
煤電行業分析師表示,電煤價格市場化改革元年就逢經濟低迷,銷路不暢,致使煤電格局完全顛倒,煤炭行業確實從黃金(1389.50,-1.80,-0.13%)十年進入了煎熬期。但通過行政幹預來提振煤市,卻將嚴重阻礙電煤價格市場化的改革進程。
另外,記者從有關方麵證實,近期鄭州商品交易所已完成動力煤期貨合約的設計,開始向相關部委征求意見,有望在今年三季度推出,這或許有助於煤電企業利用市場化手段規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