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一直萎靡不振的鋼價,不但沒有出現人們預期中的回暖,反而繼續探底,市場傳統的"金三銀四"行情似乎已經成為傳說。至此,鋼材價格的持續低迷已經持續了4年之久。
高產能產量成為鋼價上漲的最大阻力。即便下遊需求較去年同期有所回升,但在巨大的產能、尤其是粗鋼產量麵前,需求的上升遠不足以追隨去年已經達到的10 億噸的產能和7.2億噸的產量。分析師預計,2013年至少有1800萬噸的螺紋鋼和950萬噸的線材新增產能進入市場,鋼價還有進一步下跌的空間。
中鋼協副會長張長富說,2012年全國在建高爐有39座,16個省都把鋼鐵產業作為重點產業來抓,投資的衝動很大。而最近幾年,鋼鐵行業每年都有超過5000億的新增投入,形成的新增產能勢必加大當前產能過剩的壓力。
敦和投資分析師徐智龍說,從去年6月份開始,2008年4萬億投資的巨大產能已經全麵釋放。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目前這麽高的產能顯然是不合適的。
"1-4月份國內鋼產量為2.58億噸,同比增長了8.4%。增產的2000萬噸中,有1000萬噸直接進了倉庫。產能過剩導致供需矛盾加大,化解過剩產能已是當務之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王曉齊日前如是表示。
鋼材價格低位徘徊。鋼鐵行業從2011年4季度起,連續六個季度出現主業虧損,虧損最嚴重的去年3季度達到165億元。
由於很多鋼廠的建設項目未經國家批準,工信部下一步要加快公布鋼鐵行業規範名單。據王曉齊介紹,工信部已經公布了鋼鐵行業的45家規範企業。這45家鋼鐵企業2012年合計產量為3億噸,占當年全國粗鋼產量的41.4%,其中既包括寶鋼、鞍鋼、武鋼等國有企業,也包含沙鋼、方大特鋼等民營企業。
"名單的公布,將促使一些達不到標準的企業關停並轉,已經達標的企業,也會進一步提高規範標準。"王曉齊說。
重組未有成功先例
然而,盡管多年來國家用多種手段致力於兼並重組,期間也經曆過世界經濟危機的逼迫,但中國鋼鐵企業的兼並重組,無論國企民企,幾乎沒有成功的典範。
中鋼協副秘書長李新創指出,近些年來,我國鋼鐵企業兼並重組事件逐步增多,但不少企業的重組多年來並未有實質性進展,處於膠著狀態。重組過程中,以及重組後資源、人員的有效整合很多時候並不完善,跨地區、跨層級的重組更是困難重重。
以鋼鐵企業擁有數量最多的河北省為例,近幾年來的兼並重組就很不順利。2006年起,曾經先後組建了新武安、長城和渤海三大民營集團,分別聚合了20 家、27家和12家小型企業,但目前仍處於名義上的聯合,缺乏實質上的整合內涵。分析說這些企業的重組目的隻是為了避免被當做落後產能,所以多數成員企業並沒有推進實質重組的動力。
而且據新武安集團一位副總經理透露,各家成員企業規模和盈利都差不多,沒有一家有實力去牽頭重組。
而由實力強大的國企主持的重組,結局也大體如此。2011年初,作為河北省重點扶持的河北鋼鐵集團,曾經以"無形資產入幹股"方式和省內12家民營鋼廠達成協議,這被認為正式並購的前奏,但是這個舉動至今也沒有下文。
需要係統改革
中鋼協常務副會長朱繼民表示,新一輪的兼並重組,既要鼓勵先進企業,也要淘汰落後的企業,那麽在淘汰過程中就必須給他們一個退出機製。否則也很難開展。兼並重組事關重大,事情也比較複雜,涉及到很多層麵的問題,需要係統改革。
王曉齊指出,在鋼廠重組方麵需要改進,應由過去的增量化重組向減量化重組過渡,同時財政可以對淘汰落後產能給予一定補償,來化解產能過剩。
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石洪衛表示,鋼鐵行業聯合重組有利於化解過剩產能,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生產同類產品企業之間的並購,這樣也有利於專項產品集中度的提升,進而提升企業在鋼材單品種市場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