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證券報報道,多位專家在出席15日舉行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2013年中期)時認為,加快各領域改革是破解目前宏觀經濟困局的關鍵,下半年必須大力推進城鎮化改革、金融領域改革、財稅體製改革等。
同日發布的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下簡稱報告)提出,2013年GDP增速將達8.1%;CPI增速達2.9%,年底PPI困境可有所緩解;M1增長率或為13.6%,M2增長率為15.5%。
下半年貨幣政策料穩健
報告認為,上半年中國經濟出現了非預期回落,種種因素決定了2013年總體是“弱複蘇”的一年。因此,現階段“穩投資”依然是經濟穩增長的核心,提振投資信心、啟動民間投資具有戰略意義。在促進民間投資總量回升的基礎上,還應有意識地促進民間投資在結構上的變化。報告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投資對GDP的貢獻率罕見下降,由原來的50.4%下降到30.3%。
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一鳴指出,“如果基礎設施的投資沒有新的大規模開工,沒有新的投資項目來接續,如果房地產(行情專區)的投資不能夠穩定上升,那麽經濟回升很難持續。而再寄希望於政府擴大投資空間已經很小了,關鍵是如何去調動民間投資。”
原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也認為,當前經濟複蘇乏力的根源,在於占比我國投資主體60%-70%的民營經濟沒有行動起來。未來應該通過釋放投資者的積極性,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報告指出,短期內相關部門必須進一步推動財稅體製改革,可以考慮整體性減稅並適度推出新一輪消費政策。“國五條”的細化和落實不宜一刀切,應根據地區差異出台針對性的政策措施。
多位專家指出,下半年的貨幣政策料穩健,並將加大資本流動的監控力度,有步驟地推出在中期內緩釋中國麵臨的係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政策措施。
生產要素須市場化改革
報告指出,2013年中國宏觀經濟政策應當從短期“穩增長、控通脹”等目標轉向中期“促改革、控風險、調結構”之上,未來改革的思路可總結為“開放統一的大市場,有限有為的小政府,廣泛低度的大福利”,全麵處理好“政府和市場”、“中央和地方”、“國企和民企”以及“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等四個方麵的關係。要為新一輪改革釋放信號並營造氛圍,及時推出一些重大的製度改革和製度創新的規劃和方案,對於引導當前對改革的預期十分重要。尤其是要破除地方保護主義,放開市場準入、鼓勵競爭、加強法製建設、建立產權、契約、競爭為基礎的市場、尊重企業家精神、提升民間創新等。
王一鳴認為,改革在於培育新的經濟增長動力。而經濟領域的改革就是要把市場化改革進行到底。而當前的關鍵是生產要素的市場化改革,包括土地、勞動力、資金、資源型產品等。一是我國的城鄉土地還是雙軌製,農村土地必須通過改革流轉起來,並建立土地的交易市場,嚴格用途管製。二是要推進戶籍製度改革。三是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首先是貸款利率放寬,然後是存款利率放寬,並逐步放開金融業準入門檻。“改革要取得成功政府必須轉型。”
國家信息中心宏觀預測部主任範劍平直言,“留給中國經濟改革和經濟轉型的時間窗口不會永遠打開,給我們留下的時間不多了,所以改革和轉型其實是非常緊迫的。”
他以能源領域舉例稱,金融危機之前中東地區被認為是世界上能源成本最低的地方,但是五年後世界能源成本最低的地方已經在北美,包括天然氣、頁岩氣等,美國的價格是中國的四分之一,而汽油、柴油等價格是中國的二分之一。“美國這幾年的能源對外依賴度在不斷下降,因為他們推出了能源自給、能源獨立戰略,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用清潔能源替代了煤炭,現在美國連自己的煤炭都開始出口。美國這個變化很快就對我們國內重工業投資產生很大的影響,從去年開始我國的製造業投資增幅明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