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來,隨著經濟增速逐步放緩,工程基建熱潮逐步回落,與之相關的的機械行業也迎來了痛苦的調整期,出現銷售滑坡、庫存上升、應收賬款激增、大規模裁員等問題。同時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這對國內工程機械行業兩大巨頭火藥味甚濃的“同城德比”,也是頻頻吸引公眾的眼球。
2012年工程機械行業整體呈低迷狀況,全年工程機械行業產品出口186.21億美元,同比增長14.5%;進口56.91億美元,同比下降37.4%。2013年前四個月主要產品銷量回暖態勢初現,持續增長存在不確定性;經濟效益繼續下降,資金緊張狀況未有明顯好轉;進口繼續下降,出口前景不容樂觀。
2013年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仍存,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貿易和投資保護愈加突出,知識產權糾紛繼續增加;而在國內方麵,經濟運行中長期矛盾與短期問題疊加。有專業人士認為,在經曆了2012年的低迷之後,2013年工程機械行業的複蘇態勢依舊不樂觀。
工程機械已揮手告別“十年黃金期”
提問:近年來,由於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的重大變化,中國經濟進入了轉型期,工程機械行業也進入一輪中期的周期性調整。當前,這個行業主要麵臨哪些問題?
廈門廈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溪龍:目前國際經濟不景氣,國內經濟也已經告別了高速增長時代,經濟形勢持續下行。受此影響,工程機械行業已進入到結構性調整的陣痛期。同時,行業內一些企業為提高市場占有率,采取如零首付、團購設備等激進的銷售策略,導致企業應收賬款節節攀升,盈利空間急劇萎縮,市場陷入惡性競爭狀態,企業普遍麵臨前所未有的經營困境。與此同時,融資、人工和原輔材料等成本的大幅上漲,也擠壓著企業的盈利空間。
中國龍工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裝載機事業部總經理林鍾明:近年來,龍工和所有工程機械企業一樣,經受了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宏觀調控的雙重考驗。大家知道,工程機械行業已經告別了“黃金十年”的持續快速發展,而進入到了一個轉型升級、理性發展的新階段。像過去那樣單純依靠政府投資、大規模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拉動市場、刺激消費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
提問:工程機械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將會是什麽樣的,嘉賓們能給我們分析一下嗎?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秘書長蘇子孟:工程機械行業目前所處的調整期,從一定角度上看,對行業來說是利大於弊,這對企業而言是一次苦練內功、創新發展的大好時機。就拿挖掘機來說,這個行業經過殘酷的市場調整,目前已朝著高端化方向發展,挖掘機生產企業的競爭實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我認為,今年宏觀經濟環境將持續改善,工程機械行業也將呈現穩定的低增長態勢。我建議,本地工程機械企業要做好產品、練好營銷、抓好管理、留好人才、用好政策。
廈門廈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溪龍:雖然當下工程機械行業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但我相信,這輪行業調整是一次回歸理性的過程,因為從長遠的眼光看,國家經濟發展仍處於重要的戰略機遇時期,對工程機械行業依舊蘊藏著巨大的需求潛力。
惡性競爭
今年以來,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相繼被媒體曝光存在虛假銷售以及財務造假等行為,中聯重科與三一重工在這方麵可堪稱“難兄難弟”。
與此同時,業內分析人士指出,中聯重科與三一重工的“爭鬥”也折射出當前整個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不良競爭態勢。中聯重科與三一重工“爭鬥”的背後,則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市場需求的不景氣,並由此導致盈利能力的劇降。
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競爭從來都是主題。競爭是每一個行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然而,采取“殺敵1000,自損800”的競爭模式,恐怕並不理智。一位IT界的知名經理人如此評論目前工程機械行業的競爭態勢:“一群中國最聰明的人正聚在一起,搞一件並不精明的事情。”
事實上,在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惡性競爭並非沒有前車之鑒。裝載機價格戰曾令裝載機的盈利成為負值,惡性競爭幾乎毀了一個行業。而近幾年工程機械“零首付”這種所謂的銷售創新模式,不僅透支了市場更坑害了行業。
上述分析人士認為,目前工程機械行業普遍低迷,企業間的競爭幾近膠著,成為滋生惡性競爭行為的溫床。而“惡性競爭,是要付出巨大成本的。”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高級工程師呂瑩表示:“經過10年的高速增長之後,中國工程機械開始轉向中速增長期,企業在適應行業變軌的過程中,要加強行業自律,規範市場競爭秩序,把不利於行業發展的陋習摒棄掉,這樣才能有利於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結語
現如今,工程機械行業能否回暖是行業最為關注的問題。去年年底,行業市場數據一度出現好轉,這讓行業看到了今年的希望。然而,今年前兩季度,工程機械行業市場數據仍在好轉,但前途仍不明朗。今年,新版四萬億尚未出現,這對工程機械行業的長遠發展是良性的調整,然而工程機械行業仍不容樂觀。城鎮化進程將帶來大量資金投入,工程機械行業會因此直接受益。但是,不斷延遲的城鎮化也將在短時期內對工程機械行業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