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最為活躍的廣東如何進一步挖潛,加快自身的基建,從而繼續保持第一經濟大省的位置競爭力廣為外界所關注。
在日前召開的廣東省全麵推進珠三角金融改革創新綜合試驗區建設工作會議上,廣東省下發了《關於創新金融合作引導民間資本參與重要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討論稿)》(下稱“意見”),出台了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廣東省重要基礎設施建設的思路。
“鐵公基”主打
在今年初的廣東“兩會”期間,“江蘇取代廣東成為全國經濟總量第一”一度成為熱議話題。麵對江蘇的步步緊追,經濟第一大省廣東已有兵臨城下的危機感。
“各市的壓力都很大,今年市、區政府老是找我們談話,也給我們一些比較優惠的政策。”廣州一位製造業企業主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目前很多行業產能過剩很厲害,要加大投資也比較困難。
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在外貿形勢不夠強勁,內需消費不夠旺的情況下,廣東省正加強高速公路、鐵路、軌道交通等重點基礎設施建設,以此拉動經濟增長。
數據顯示,前5個月,廣東固定資產完成投資6746.72億元,同比增長18.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9.8個百分點。其中交通運輸業完成投資674.58億元,增長28.8%。
根據4月7日發布的《加快推進全省重要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方案(2013~2015年)》(下稱《方案》),“十二五”時期廣東共安排重要基礎設施建設項目607個,總投資約3.51萬億元,計劃完成投資約1.97萬億元,前兩年已完成投資5640億元,剩下三年要完成基建投資1.4萬億元。
在龐大的基建投資計劃麵前,廣東省屬投融資主體——廣東省交通集團、廣東恒健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廣東南粵交通投資公司被要求創新融資方式,增強籌集資金能力。
6月13日,廣東省政府在廣州召開了省屬重大交通項目金融·建設對接工作會議,動員金融資源支持省內特別是粵東西北地區重大交通項目建設,促進全省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在這次會議上,建行等金融機構與廣東恒健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等企業簽署了高速公路、城際軌道建設的6個合作項目,累計簽約總金額871.75億元,用於支持多個重大交通項目建設。
但在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係主任林江看來,在目前銀行鬧“錢荒”、可貸資金有限的情況下,肯定會嚴加控製風險,地方平台融資作用已經大大降低。很多項目即便批了,銀行也未必會放貸.
撬動1.2萬億民資
地方融資平台貸規模被嚴格控製,作為全國民間資金最為雄厚的地區,如何發揮民資優勢十分關鍵。
在13日的會議上,廣東省主管金融的副省長陳雲賢要求,要調整優化信貸結構,加大信貸對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投放力度;要拓寬建設項目融資渠道,為民間資本和保險資金參與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創造良好條件。
上述長達20條的“意見”,就旨在充分創新投融資模式和綜合運用各種資本市場工具,引導民間資本參與支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解決項目建設資本金缺口問題。
意見提出,當前籌措項目資金任務繁重,同時,廣東民間資金充裕,總規模已達1.2萬億元,大量民間資本缺乏有效的投資渠道,引導民間資本參與重要基礎設施建設正當其時。
“意見”指出,支持符合條件的項目建設主體爭取在銀行間或者證券交易所發行中期票據、企業債、公司債、非公開定向發行融資工具等方式擴大債券融資規模,吸引民間資本購買債券;支持信托和券商發起基礎設施項目資產配置計劃向民間籌措資金;支持主營業務為公用事業、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的上市公司通過增發、配股、發行公司債等方式適當向民間資本進行再融資,定向投資收益較為明確、預期回報較好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等。
在保險和企業上市等方麵,支持更多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以股權、債券等方式投資交通、通訊、能源、市政、環境保護等重要基礎設施項目,同時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同類投資活動;支持廣東省內重要基礎設施項目投資主體赴港上市或發行人民幣債券;支持民間資本參與發起設立金融租賃公司或融資租賃公司。
但這些措施能否真正吸引民間投資進入仍是未知數,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指出,不管采取什麽措施,民間資本是追求利潤的,像城際鐵路、高鐵項目基本沒有利潤,十年都不大可能有分紅,“一般要短期見效民資才會進入,中期賺錢都很少進,長期不見效肯定沒人進。”
該人士說,像這些交通基建項目動輒一個項目投資就是幾百億,除非一些大資本、大老板有閑錢才可能投資。一方麵,現在修高速公路、高鐵的邊際效應也明顯遞減。吸引民資說到底還是老百姓出錢,政府當家,由政府建設和經營,“投資不當家誰會願意幹?”
“很多時候政府想讓民資進入,但是話事權又揣在自己手上。”林江說,以地鐵建設為例,港鐵在地鐵建設運營方麵很有經驗,但當初深圳引進港鐵時又不能完全放手讓對方去做。
林江建議,政府應隻是在涉及重大公共議題的時候幹預,但在建設經營的時候完全放開。“關鍵就在於要先做一兩個模板出來,形成示範效應,吸引更多民資、外資參與,降低對投融資平台和政府財政資金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