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顧發展與生態、文化
紅榜:成都東村
今天,468米的綠地中心即將“撐起”中國西南的天空,而其所在的成都東村板塊,也在世人矚目下煥發了生機。眾所周知,“造城”中極易對區域內原有的生態和文化產生破壞,造成無可挽回的惡果。這一點,看看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的現狀就明白了。那麽,東村的崛起,是否會對該區域的生態與文化產生負麵影響呢?
答案是否定的。成都東村在規劃中恪守三大策略:大疏大密、緊湊布局,高地高密、穀地低密,綠色低碳、生態環保。建設者們充分利用區域自身特點,構建了“田園城市”,全區綠化率高達34%!區域將實現輕軌係統運行,體現了“低碳”特色。漫步東村,鳥語花香,風溫雨軟。另外,別忘了東村附近就是“4A”級旅遊景點——三聖鄉哦!
環境還在,那麽文化呢?其實,東村就是要著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區域內未來將形成一個以影視拍攝和後期製造為主題的影視樂園,還將興建大劇院、博物館群、藝術品拍賣基地等,文化氛圍可見一斑。保利亦將在東村投入巨資打造文化項目。東村,理應是將來成都乃至西部的文化藝術中心之一。
綠地的項目計劃引入伊藤、家樂福等大型賣場,凱達環球也將緊隨其後,區域配套麵臨新的飛躍。幾年後,當你仰望巍然屹立的綠地中心時,當你穿行在東村的商業街區中時,是否會想到,這裏的生態環境與文化,並未因現代化的到來而褪色?相反的,它們還和這個新興板塊一樣,處處閃現著活力。東村的發展模式說明了:產業可以造城,那麽生態、文化可以興城,而不是作為產業化與城市化的阻礙。如今成都綠地中心468公館、保利玫瑰花語、萬科金色城市、萬科金色誠品等品質項目的興建,也是東村高宜居性的佐證。
黑榜:江蘇無錫
有正例就有反例,“造城運動”破壞甚至毀滅環境、文化的情況,並不少見。
幾年前,“蘇南模式”紅遍大江南北,然而,一起“太湖藍藻事件”讓人們從城市化飛速推進的迷夢中驚醒。因工廠隨意排放汙染物,無錫周邊的太湖流域裏,藍藻密布,嚴重影響了生態與農業生產。
其實,現代城市化致使環境退化、汙染擴散、原生態消失,又何止“染指”無錫?目前,全國多數城市都或多或少存在這一問題。片麵追求發展過速,無異於殺雞取卵。當你眼看著千百年沉澱的生態環境與文化,在城市的“侵蝕”中化為烏有,能不痛心疾首麽?城市與環境、文化協調相處,並不缺少例證。倘若中國多幾個成都東村,恐怕“毒大米”、“毒空氣”會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