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水泥行業產能過剩的呼聲日益高漲,政府相關部門祭出重拳。
國家發改委、工信部5月份就下發了《關於堅決遏製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盲目擴張的通知》,指出兩部委正在研究製定《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要求各地對鋼鐵、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過剩行業的違規產能檢查、清理,並在6月底前上報匯總。
近日,知情人士透露,“一刀切”禁止新增產能、加大落後產能淘汰力度、支持大企業兼並重組,將是兩部委“組合拳”重要內容。
據悉,各地水泥行業的相關情況已匯總至兩部委,目前兩部委正在討論研究,業內一度傳言將於7月出台《方案》。
但據記者了解,由於牽涉到地方政府、行業、企業等各方利益,上述《方案》在細化過程中受到了很多幹擾。有權威人士透露,有不少地方政府要員跑到發改委“求情”,希望能區別對待。
產能利用率過低
“產能過剩在全世界多半國家都存在。”雷前治,前中國水泥協會會長,現任中國水泥協會名譽會長,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水泥產能過剩已大大超過全球正常水平。
歐美等國家一般用產能利用率或設備利用率作為產能是否過剩的評價指標。設備利用率的正常值在79%~83%之間,即富餘度在20%左右是合理的。
據雷前治分析,我國一半以上水泥市場的設備利用率已降至70%及以下,如廣東一些大企業的設備利用率隻有67%。“平均利用率在70%以下,這個區域的市場就會受到破壞。”
中國水泥協會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水泥熟料產量12.79億噸,熟料實際產能富裕37.6%,實際水泥產能富裕32.3%,已超出20%的合理範圍。其實這組數據還不是水泥行業全產能開動的產量,因目前很多地區都在停窯限產。
據中國水泥協會數據,截至2012年底,實際產能已超出當年水泥需求8億噸。預計今年水泥行業產能增速在7.5%左右,依舊快於6%的需求增速。
行業利潤持續下滑
除了產能利用率,市場價格、企業效益水平也是產能過剩與否的重要參考。
“停窯限產的主要原因就是產能過剩加劇,導致企業市場效益下滑。”數字水泥網CEO陳柏林告訴記者。
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水泥行業實現利潤總額657億元,低於2011年和2010年,同比下降32.81%。水泥價格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一路走低,到今年4月已回落至10年前270元/噸的水平。而這10年來,煤、電、原材料、人工等生產要素成本持續上漲,企業節能環保投入持續增加。
“雖然上半年(水泥)產銷量增幅在8%以上,但是行業效益相比去年並沒有明顯好轉。”陳柏林表示。據數字水泥網監測的全國31個省市數據,有12個地區上半年出現虧損,虧損較嚴重的為華北,去年表現突出的東北地區今年上半年利潤也出現大幅下滑。
地方投資衝動助推水泥產能陷“越調越過剩”怪圈
6月底,是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要求各地對鋼鐵、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過剩行業的違規產能進行清理和檢查並上報匯總的時間“大限”。
隨著水泥行業各地的相關情況匯總,對這個行業產能過剩的關注也在升溫。但記者調查發現,早在2003年,水泥行業已出現產能過剩的苗頭,不過,當年立窯等落後產能的產量占總產量的78%,新型幹法產量占22%,那時是以落後的立窯產能為主的產能過剩。而到了2012年,這一比例已分別變成10%和90%。在業內人士看來,眾多投資紛紛湧入水泥行業,使得產能過剩的風險進一步放大。
在中國水泥協會名譽會長雷前治看來,2008年的投資計劃拉動了建築市場的巨大發展,但也使得上述產能過剩的風險進一步放大。
2008年、2009年,中國水泥行業投資額飛速發展,分別完成了1051.46億元、1700.7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60.76%、61.75%,麵對一年新增上百條水泥生產線的狀況,中國水泥協會在2009年初就警示水泥投資過熱。
同年下半年,國務院批轉發改委等部門《關於抑製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複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即國發38號文),明確提出要嚴格控製新增水泥產能,對當年9月30日前尚未開工水泥項目一律暫停建設並進行一次認真清理。但事實上,水泥產能盲目擴張的勢頭並沒有刹住車,新增生產線越建越多。
相關方麵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全國共新建了623條生產線,新增熟料產能7.07億噸。
“國家發改委嚴控水泥投資,不等於地方政府不變相核準水泥項目。”在中國水泥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孔祥忠看來,水泥生產線之所以越建越多,與部分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需求有著直接的關係。
38號文後仍超建205條生產線
“如果政府牢牢把握住這個口,誰都建不了。但問題是,有些地方政府根本不理這一套。”一位不願具名的水泥企業人士表示。
“我們這個地方就隻有石灰石,我們不做水泥項目,那還有什麽樣的政績?”在今年上半年的調研中,中國水泥協會名譽會長雷前治經常聽到地方政府官員這樣的抱怨。
這樣的局麵也讓一些大企業明知產能過剩,也必須投資,因為如果別的企業進入,可能把自己苦心經營的局麵打破。數據顯示,在38號文發布後到2012年底新建的線中,比38號文出台時核定的418條在建生產線多建了205條,多增熟料產能近3億噸。
從2013年年初開始,在建和擬建的生產線還有220條,熟料產能是2.8億噸,折合水泥產能是4.5億噸。如果這些生產線全部建成,水泥產能大概要達到35億噸,而“十二五”規劃中確定的水泥需求量大概是22億噸。如果在建、擬建線全部建成,按照測算,利用率隻有不到63%。
記者通過有關途徑獲取的一份水泥行業今年2月底召開的一次座談會材料顯示,有企業直言,西南地區亂批亂建的情況比較嚴重,其中又以雲貴兩地最為嚴重。在2月底,貴州有31條生產線還在批,一度出現了“一個縣就建一個水泥廠”的現象,雲南有40餘條線在批,而這兩個省的規劃都在1.5億噸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