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梳理近期的官方表態,發現中國官方事實上沒有明確究竟下限為何。市場或許需要留意的一大信息是,習近平總書記此前鮮明提出摒棄以GDP論英雄的政績考核方式。聯想到近日海內外媒體對中國能夠容忍更低GDP增速的大量報道,或許能夠反映出中央仍有容忍經濟放緩的決心,以及控製地方過度投資的態度。
此前,接近政府的研究人士就對記者表示,隻要經濟增速仍在潛在增速以上,中國經濟就不會出現大的問題。
推動節能環保產業與信息消費
盡管高層對經濟下滑容忍度增強,但在“穩增長”和“調結構”的雙重作用下,中國可能仍會在有限領域優化經濟表現。
7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促進信息消費,拉動國內有效需求,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會議提出,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促進信息消費,順應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不僅有利於破解資源環境製約、釋放消費潛力,而且會拉動有效投資,帶動新興產業成長,是利當前、惠長遠、一舉多得的重要舉措。
節能和環保是兩個領域,曆來都受到重視。這次會議更加細化,提出推動節能環保和再生產品消費,政府公務用車、公交車要率先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同步完善配套設施。到2015年,使高效節能產品市場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
事實上,上述提及的節能環保產業鼓勵政策在不同場合均有提及,此次集中提及顯示出政府的日益重視。其中,環保領域土壤、空氣、水等治理,城市管網改造都是屬於政府投資領域,目前受製於地方財力和部門分割,一直在推,但提升空間仍然很大。
某節能公司副總經理稱,上述推進節能產業的提法一直就有,但作為拉動內需和投資的手段還是首次提及。
而在信息消費方麵,國務院提出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實施“寬帶中國”戰略,加快網絡、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和升級推動年內發放4G牌照,全麵推進三網融合,年內向全國推廣。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鼓勵民間資本以參股方式進入基礎電信運營市場。加快實施“信息惠民”工程,豐富信息產品和信息消費內容,構建安全可信的信息消費環境,實現“十二五”後三年信息消費規模年均增長20%以上,電子商務交易額大幅增加。
此前也有政府人士對本報表示,“穩中有為”的具體政策主要表現在投資和消費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上,其中提到促進消費(信息消費)和節能環保投資等方向都將成為“穩中有為”的政策重點。
前述企業人士表示,節能領域還需要看後續的配套政策和細則,隻有見到操作方式和各省市的政策才能看清楚;而一名環保業內人士則表示,環保是政府出錢買單,隻要政府持續投入,相關產業就會被拉動。企業在這塊的投入,還需視政策和規範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