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是一個常說常新的話題。“如果不盡快實現產業升級,中國一旦喪失資源和勞動力成本優勢,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將會急劇下降”。
早在若幹年前,麵對甚囂塵上的“中國威脅論”,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經濟學家莊健就曾指出中國製造業升級的瓶頸——中國製造業主要是貼牌生產,賺取加工費,企業大都在產業鏈的低端,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能力,中國充其量隻是一個世界製造業的“加工車間”。
中國製造業在低端徘徊的窘境,使之很難抵抗外界的風險。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導致美國和歐洲市場的消費能力明顯下降,由此波及我國製造企業的海外訂單明顯減少。與此同時,國內原材料價格大幅度上漲,人民幣升值導致出口產品價格上漲,銀行貨幣政策緊縮導致企業貸款困難等多種因素,使得中國外向型的製造企業危機重重。加快轉型升級,已經成為中國製造業不得不麵對的選擇。
在智囊團的傾囊獻策中,產業鏈整合被認為是製造業的出路之一。著名經濟學家郎鹹平認為企業對產業鏈上下遊進行整體垂直整合是中國製造業走出困境擺脫歐美企業控製的出路。“不能再單純製造,一定要整合產品設計,原料采購,物流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終端零售這六大環節,因為隻有這六大環節才是整條產業鏈裏麵最有價值能夠創造出最多盈餘的環節。”
產業鏈垂直整合之必然
全球經濟環境中,全球經濟一體化通過兩個傳導機製傳到中國:第一個是虛擬經濟,由於互聯網和通訊事業的發展,以及金融衍生產品全球化運作而產生;另一個就是產業鏈,通過產業鏈進而影響到實體經濟。
對於中國製造業來說,進行產業鏈整合不僅能夠擺脫低利潤的製造環節,使其擁有更多創造利潤的空間,而且能夠擺脫過去對產品的研發和品牌塑造的忽視,增加產品和企業的附加價值。除此以外,通過整合前端供應商和物流,還能把握更多的成本控製籌碼,打破國外品牌在定價策略上的壟斷,讓企業享有定價權。可見,產業鏈整合策略將大為加強企業和其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IBM(中國)運營戰略首席顧問白立新認為,企業之所以要垂直整合要做產業鏈,從產業鏈理論的角度去看,是因為新產業孕育新機遇。“當產業鏈不成熟的時候,由龍頭企業來整合這些鏈條,效率是最高的。而當產業成熟的時候,就應該隻抓核心,把相關利潤小的配套外包出去。”
此外,從成本分布的角度來看,企業垂直整合做產業鏈,可以壓縮與轉移成本,短期內有利可圖。奧克斯集團董事長鄭堅江曾說,“奧克斯的很多零部件都是我自己做,外包給別人成本又高,做得又不如我好,零部件自己做,供應鏈協調就很高,分廠又有利可圖。對我來說短期之內是有利可圖的,但長期我不會做,因為這會分散精力。”
在白立新看來,很多製造型企業之所以選擇奧克斯集團的做法,不是因為產業鏈不成熟,而是出於成本的考慮,是企業為了自身利潤不得不做出的一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