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淩晨12時56分,中鐵四院設計的滬昆高鐵長沙南西聯絡線特大橋經過36分鍾“空中轉體”,與本月20日已實現“轉體”的西北上行聯絡線特大橋一起,攜手跨越京廣高鐵。至此,2座雙子橋共同完成了中國首個高鐵跨高鐵橋梁“轉體秀”,滬昆、京廣兩條南北、東西高鐵大動脈實現交匯。
在80米的高空,讓長196米、重1.45萬噸的主橋逆時針旋轉21°,與兩端橋體親密接觸,絕不是一件輕鬆浪漫之事。差之毫厘,謬以千裏,甚至會極端凶險。
締結這個完美一吻的是鐵四院橋梁處設計團隊。曆經數年科研攻關、十幾輪方案論證,他們不僅在鐵路建設領域創造了三項第一:高鐵跨高鐵轉體跨度第一、轉體總梁長第一、第一次在高鐵上應用獨塔非對稱邊箱式槽型梁斜拉橋,而且為後來的高鐵跨高鐵橋梁施工提供了借鑒。
午夜的長沙城酣睡夢中,奔跑了一天的京廣高鐵暫時歇息下來,一輪彎月斜掛在強弓滿弦般的大橋塔索中。工地通明的燈火,把萬籟俱寂的夜色推開生機勃勃的一段。合龍後的喜悅,讓這些“築橋者”忘記多日緊張工作的疲憊,他們掏出手機拍照、電話或微信,與親友分享內心的喜悅。
“雖然目前國內已經有多座跨越深穀、急流或者公鐵立交的轉體橋,但高鐵跨高鐵是一個新事物,”大橋設計者、鐵四院橋梁處教授級高工饒少臣身材瘦弱,卻扛起了滬昆高鐵四院範圍內幾座特殊大橋的設計,他說,“轉體時心裏很緊張,一點都不磕睡,哪怕一點閃失都會帶來巨大的災難。”取下安全帽,他的頭發已經濕透。
滬昆高鐵和京廣高鐵在長沙城南“十”字交叉,該交叉點上跨京廣高鐵的斜拉橋有兩座,分別為長沙南西聯係絡線特大橋、西北上行聯絡線特大橋。據饒少臣介紹,施工區域下方平均幾分鍾就有一趟高鐵列車經過,如果在京廣高鐵上方直接搭支架修橋,至少需要2年時間,而且安全風險極大。
“為此,兩座斜拉橋都采用了‘先建後轉’的施工方法,”饒少臣說,即先在京廣高鐵旁邊沿其平行方向建設橋體,然後將建好的橋體“平麵轉體”到京廣高鐵上空的設計位置,兩端橋體合龍後實現跨越。
觀摩的人群中,有前來取經的上海鐵路局、廣鐵集團等單位的相關人員,他們翹首以待,對大橋如何安全、漂亮的旋轉到位充滿好奇,圍著鐵四院設計人員不斷提問。
“高鐵跨高鐵,別開生麵,但這個中國之最並不好伺候。”鐵四院橋梁處一室主任江榮豐客串起“新聞發言人”:“為了大橋半小時左右的轉體,前期準備要花很長時間。比如大橋索塔兩側不均等,一邊長112米,一邊長84米,為了實現非對稱斜拉索橋旋轉到位,我們事先通過計算達到精確配重,基本方法是在84米長這邊,增加混凝土塊,使它與另一頭重量均等。每次轉體前,要進行多次試轉取得現場參數。”
夜晚的長沙城,褪去了白天的躁熱,微風習習。江榮豐說,大橋轉體有許多嚴格的硬指標,比如作業天氣要求風力小於三級。他指著橋麵上迎風招展的彩旗說:“俗話說‘三級葉動紅旗展’,所以今晚天氣很OK!”
此時,現場放起煙花,鋼橋鐵臂邊綻放出朵朵“歡樂”。站在高處俯瞰,滬昆、京廣兩大高鐵縱橫交匯,一路向前,氣勢磅礴。最由理由自豪的應該是鐵四院橋梁處副總工程師徐勇,因為他參與負責了這兩條大動脈的橋梁設計,兩座斜拉橋順利轉體,也意味著滬昆高鐵杭長湖南段線下工程全部完成。
一旁站著徐勇的兒子,剛結束中考的他,暑期隨父親來工地一起感受大橋合龍。半夜被叫醒趕往現場時他還睡眼惺忪,此刻親眼目睹了“大家夥”絲絲入扣的合龍,小家夥來勁了,衝著徐勇說了句:“真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