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8月1日發布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3%,比上月微升了0.2個百分點,盡管這一數據的準確性受到一定質疑,但近期多項政策的出台似乎正使製造業企業的信心逐步得到恢複。而對工程機械企業來說,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簡稱“營改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的加大、下半年井噴的鐵路規劃將成為近來三個最值得關注的利好消息。
營改增:促工程機械企業主輔分離
8月1日起,被稱為我國稅製改革“重頭戲”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正式推向全國,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的營改增試點範圍,將由現行12省市擴至全國,這標誌著營改增改革逐漸走向深入,實現了地區、行業“雙擴圍”,改革力度進一步加大。
營改增的主要作用為避免重複征稅,減少企業負擔,這一改革將對經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以2012年率先在交通運輸業及6大現代服務業中開展營改增的上海市為例,截至2013年2月底,上海共有16.4萬戶企業納入了營改增試點範圍,從試點至今,上海區域內合計減稅約200億元。營改增拉動上海市2012年GDP增長0.6個百分點左右,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了2個百分點,為上海市產業結構優化帶來的明顯效果。
雖然目前看來,營改增的主要受益對象為第三產業,但其對促進科學發展、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等方麵也將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為了減少運營成本,不少工程機械企業在做好主業的同時,不得不捆綁經營物流、信息等輔業,而這增加了企業的運營壓力。對工程機械行業來說,營改增將帶來巨大的“溢出效應”,改革後,工程機械企業原有輔業可以單獨成立物流、信息化等公司,不僅可以繼續為主業服務,甚至在輔業自負盈虧後,將可能產生更大的活力。“營改增”通過促進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加快促進工程機械企業主輔分離,變現有工程機械企業“橄欖型”的企業結構為“啞鈴型”,通過打通二三產業增值稅抵扣鏈條,促進工程機械企業專業化分工,做大做強研發和營銷,使產業層次從低端走向中高端。
對於工程機械企業來說,營改增除了帶來企業結構調整等直接影響外,其釋放出的新一輪全麵改革的信號似乎更值得注意。
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行業迎發展新契機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3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部署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會議確定以下重點任務:一是加強市政地下管網建設和改造。完善城鎮供水設施,提升城市防澇能力。二是加強汙水和生活垃圾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十二五”末,城市汙水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85%和90%左右。三是加強燃氣、供熱老舊管網改造。到2015年,完成8萬公裏城鎮燃氣和近10萬公裏北方采暖地區集中供熱老舊管網改造任務。四是加強地鐵、輕軌等大容量公共交通係統建設,增強城市路網的銜接連通和可達性、便捷度。加快在全國設市城市建設步行、自行車“綠道”.做好城市橋梁安全檢測和加固改造,確保通行安全。五是加強城市配電網建設,推進電網智能化。六是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提升城市綠地蓄洪排澇、補充地下水等功能。
基礎設施建設曆來是拉動工程機械市場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2008年,國務院推出的四萬億經濟刺激方案幾乎使中國工程機械市場產生質的變化,其中絕大部分項目是以交通基礎設施為主要投資方向。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工程機械市場將迎來新的快速發展時期,隻是經曆過“四萬億”的陣痛之後,工程機械行業將迎來更理智的發展。
重啟鐵路建設工程機械加速前行
鐵路建設對工程機械行業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雖然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謠言不斷,但是直到7月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後,大規模重啟鐵路建設的計劃才算塵埃落定。這次會議研究部署了鐵路投融資體製改革和進一步加快中西部鐵路建設。按照國務院的規劃,今年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從年初計劃的6500億元上調到6900億元,明後兩年總計將完成投資1.4萬億元。同時,2013年新開工項目由37個調整為47個。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同時明確指出,要“多方式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以中央財政性資金為引導,吸引社會資本投入,設立鐵路發展基金,創新鐵路債券發行品種和方式。向地方和社會資本開放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資源開發性鐵路等的所有權和經營權”。有消息稱,鐵路投融資體製改革方案將於9月底前上報國務院,並有望於今年年底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