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到,現在國家提出新型城鎮化建設,本質上是解決人的問題,解決農民的就業、生存與發展問題;經過這麽多年的發展,我們企業也意識到同樣的問題,企業自身發展特別是機械工業企業發展,一個核心問題就是人的問題,比如技工的素質高低和技工人員穩定,都是影響這家企業發展的關鍵。
據了解,中聯重科建立的工業園區,不是向大城市集中,而是多在市縣城郊經濟開發區,建立工業園區形成工業走廊,通過產業集聚促進城鎮化發展,帶動一方的經濟發展,也改善了當地農民的就業、生存與生活狀況。
企業並非一定要向大城市集中
中聯重科始創於1992年,主要從事工程機械研發製造,主導產品包括混凝土機械、工程起重機械、建築起重機械、環衛機械、土方機械等等,中聯重科成立20年來,年複合增長率達到60%,現居全球工程機械企業第六位,2012年實現營業收入902億元,實現利稅120億元。
詹純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企業的國際化,並不意味著企業所在地的國際化,並不意味著企業的產業基地一定要從中小城市向大型、超大型城市遷徙,企業過度向大城市集中,會帶來交通、物流、能源、生活配套等一係列問題,讓城市公共服務不堪重負。
詹純新說,中小城鎮同樣可以為產業的發展集聚資源,為企業發展提供空間,小城鎮各類生產要素和居民生活成本低,而且吸納當地居民形成的產業工人非常穩定,利於技工技術素質的積累提高,不僅對企業而且對整個行業都能形成一種技工人力資源的支撐。他認為,企業入駐小城鎮有著無可比擬的成本優勢,隻要引進先進的管理、技術和設備,完全可以支撐產業的發展,實現企業、當地居民、社會的相得益彰,比如國際工程機械巨頭卡比特勒的總部在美國伊利諾伊州中部的皮奧裏市,是一個人口不到40萬的小城市,但卻把事業做到了全球第一。
如今,中聯重科在湖南已建成或在建工業園區,分布於4個地市、12個縣市區,成為3個地市、7個縣市區重要的支柱企業。詹純新說,我們的基本思路是,產業集聚促進城鎮化發展,通過園區的發展推動、支撐和提升當地城鎮的發展,把根深紮在城鎮,把觸角延伸到全球。
以中聯重科在灌溪鎮的園區為例,2012年產值達120億元,創造了全鎮78.1%的工業總產值和67.4%的稅收,帶動了當地153家大大小小的配套企業。灌溪鎮居民3.5萬人,90%的勞動力實現了當地就業,其中1.2萬人成為產業工人,農業小鎮成為“中國塔吊第一鎮”。
的確,正如不少專家學者指出,成熟企業入駐城鎮,通過產業集聚與發展,帶動高端人才回流、區域管理技術提升、觀念升級,同時還可以解決留守老人、兒童和春運等社會問題。
人是企業與新型城鎮化的重心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民族複興也成為媒體熱議的話題。其實,民族複興離不開的一個關鍵問題是民族工業的現代化振興。對於這一問題,詹純新也多有思考與探討。他告訴記者,機械工業的發展,技工素質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比如進口回來的機械產品,隻是經工人拆卸之後再組裝,就跟原來原裝進口的設備有很大差別,這說明我們國家的技工的素質還是與國外技工有一定的差距。
詹純新告訴記者,從國外考察回來,就發現高素質的技術工人與技工的穩定、技工素質的積累,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如何保證技術工人的穩定與技術素質的積累,企業應該下沉到城鎮,吸納當地居民就業,這有利於技術工人的穩定與成熟。
事實上,新型城鎮化,“人”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新型城鎮化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就是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後的安居樂業問題。
詹純新談到,新型城鎮化要解決人的問題,而企業發展也要解決人的問題,我們在這兩個問題中找到了交叉點。目前中國還有6.5億農民,有2.6億農民工。城市農民工是一個居無定所、往來遷徙的人群。來自社科院的調查顯示,我國“漂”在大中城市的農民工及其子弟,70%以上希望在家鄉周邊就業。據了解,中聯重科產業下沉,大批農民當地就業,不再當“候鳥”,在家鄉接受培訓成為產業工人,同時企業實行同工同酬將工業紅利轉化為農民收益。
工農互惠城鄉一體
據了解,中聯重科進駐漢壽縣之前,漢壽縣農業人口比例為80%,年工業總產值隻有4億元。漢壽縣有關領導告訴記者,2009年中聯重科落戶漢壽李家塘,3年後,李家塘的常住人口從3000人增加到12000人,全縣規模工業產值達到86.2億元,從農業大縣進入全省縣域工業經濟前4強,城鎮化率從23%提到40%,增速為全國城鎮化率速度的6倍。
事實上,漢壽是一個典型農業縣,曾經以“中國甲魚之鄉”、“中國黑楊之鄉”、“中國苧麻之鄉”、“中國珍珠之鄉”、“中國詩詞之鄉”名號打天下,而且還擁有鹿溪森林公園、清水湖等一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點。多年以來,漢壽縣領導一直希望借鑒中國旅遊城市麗江的經驗,發展旅遊休閑產業帶動經濟發展,但旅遊規劃建設和完善城鎮配套的啟動資金,政府拿不出來。中聯重科入駐後帶來的就業機會、內生消費能力和稅收,讓漢壽擱置多年的旅遊城鎮規劃建設終於重新擺上政府工作日程。
在漢壽縣經濟構成圖上,過去占經濟總量一半的農業,既不大也不強。2012年,該縣三大產業的占比為23∶35∶42,第二、第三產業的經濟占比均已高於農業,但農業產業的總量和效益,卻達到曆史最好水平。無疑,新型產業下沉鄉鎮,促進了當地城鎮化發展,同時也促進了當地農業現代化。
在中聯重科入住的灌溪,該鎮土地流轉率已上升至30%,目前已形成優質稻生產基地、葡萄和蔬菜采摘基地等規模農業,與此同時,規模生產對農業新技術開發和推廣提供了市場需求,吸引來一批農業技術人員及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聚集,在加速第三產業及服務內容升級的同時,也加快了農業產業的現代化。據統計,2012年,該鎮完成農業總產值2.09億元,比“十五”末期增長60.8%。
記者手記
工農互惠、城鄉一體化發展,這種新型城鄉關係,這使得中聯重科工業園區下沉鄉鎮,成為新型城鎮化試點的樣本。一家成熟的工業企業,不僅能生產出好的工業產品,同時也有責任反哺農業等其他產業、反哺地方,從而真正促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當然,有關專家也呼籲,成熟產業進入城鎮也不能“一窩蜂”,國家及各級政府要從區域經濟發展的角度,結合區域經濟布局、地域產業特色、城鎮區位優勢,對交通、能源、環保、城鎮建設等進行統籌規劃,並盡快出台、落實城鎮化實施綱要,使新型城鎮化建設規劃更具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