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9年,三一重裝總部就收到負責陝西榆林區域營銷代表的反映,榆林地區的煤礦大多采用房柱式開采,而最適用於房柱式開采的連續采煤機如果從美國進口成本太高,國內的連續采煤機產品根本滿足不了要求,客戶很是頭疼。
這個消息令三一重裝研發人員為之一振,他們立刻意識到國產連續采煤機的廣闊應用空間,因為在南非、澳洲、美洲等發達地區,60%以上的煤礦都采用了房柱開采方式,這種方式能夠防止采空區塌陷,最為安全、環保。
然而,首次嚐試開發的連續采煤機ML340卻因為技術不成熟,對市場需求的把握欠精準,未能取得成功。對於三一重裝研究院來說,這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但卻也積累了不少經驗和教訓。
2010年,在首次嚐試失敗的基礎上,三一重裝重整旗鼓,成立美國研究院,從美國聘請5名國際頂級專家並選調3名中國工程師赴美,采用海內外協同研發的方式,共同開啟了ML400連續采煤機的研發工作。
這次跨國研發是三一重裝與“老外”打交道的一次嚐試。由於思維方式和工作習慣的不同,項目初期兩邊衝突時有發生,進展緩慢。有的美國工程師認為,三一會像其他中國企業一樣,“榨幹”他們的技術。在一次視頻會議上,雙方在討論設計進度時還一度發爭論,最終美國工程師轉身離席。
中國式靈活讓美國工程師很難適應,而美國式直接也讓中國工程師有些難以消化。在美國,工作中更崇尚自由,員工可以暢所欲言,並不是完全由領導拍板做決定。三一重裝國際研究院以更加真誠的態度對待大洋彼岸的“一家人”,尊重他們的工作方式,接納並吸收他們提出的意見。隨著項目的推進,三一研發人員的專業與敬業也得到了美國工程師的認可,每一次關於科研的探討,雙方更願意將此看成是一次經驗的分享,用以取長補短。
在雙方的努力下,隔閡逐漸消除了,國內外合作越來越順暢。中西方兩種思維的碰撞,往往能擦出更多的火花,雙方也開始喜歡在不同的聲音中,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避免研發上的失誤。
有一次,雙方對於ML400連續采煤機鏟板的設計問題爭執不下。美國工程師認為,鏟板應設計為浮動的,貼著地麵隨地形的變化而上下起伏。而中國工程師則在標杆分析和調研的基礎上認為鏟板部該固定。
“數據才能說明事實。”為此,總設計師Ian Carr特意飛到中國,與國內研發工程師們麵對麵進行研討。詳細的分析和計算結果,讓國內工程師心悅誠服,雙方就設計方案達成一致。
2012年末,第一台ML400連續采煤機下線,廠內試驗的數據表明各項指標達到設計標準,它的截割範圍覆蓋2.1-4.5米,可適用70%以上的煤礦巷道,每分鍾可截煤32立方米,掘進效率是普通掘進機的4-6倍。
如今,這台連續采煤機正在去往榆林榆陽礦的路上,迎接它的將是更加嚴苛的工業性試驗。另一個好消息是,美國、南非紛紛向三一表達了采購意向,澳大利亞表示願意與三一共同研製開發適用於澳大利亞的連續采煤機。ML400連續采煤機正在開辟它全球化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