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改革鐵路投融資體製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意見》,指出要全麵開放鐵路建設市場,對新建鐵路實行分類投資建設;向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放開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資源開發性鐵路和支線鐵路的所有權、經營權,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鐵路;並設立鐵路發展基金。
前不久國務院研究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推進投融資體製改革,采用多種方式吸引民資參與經營性項目建設與運營。此次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鐵路,正與此一脈相承。
“鐵路改革其實是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從政企分開,到投融資的改革、多元化經營的改革、引入競爭機製等都會涉及到。現在的投融資改革是比較迫切的。”中投顧問流通行業研究員申正遠對記者說。
他表示,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鐵路,最初的目的是引入更多的社會資本,降低償債壓力,緩解係統性的風險。據了解,長期以來鐵路投資獲取財政以外資金的主要方式是銀行貸款和發行債券,隨著負債率的不斷攀升,單一的融資方式不僅使得原鐵道部和如今的鐵總債務風險居高不下,更無力負擔加速的基建。
除了這方麵的作用,申正遠認為引入社會資本還能促進後續改革深化。“多元化融資就涉及到了不同的資金主體,而資本是逐利的,這就要求鐵路必須要有盈利能力。”從2012年來看的話,鐵路當前基本上是虧損的,現在要求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首先要反過來倒逼自身的內部改革,公益性鐵路與經營性鐵路會進一步加快分割,加快內部改革的深化。
然而,鐵路放開所有權和經營權,並不代表有盈利能力。“社會資本是否有運價的決定權?”申正遠點出了問題的關鍵。
事實上,早在國務院研究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確定市政地下管網、汙水處理、地鐵輕軌等幾大重要投資方向時,就有專家向記者表示,這些領域有天然的網絡壟斷性質,即使民資進入也難以盈利。
不過,申正遠對此表示樂觀。“改革都是循序漸進的,後續運價機製改革和多元化投資改革已在《意見》裏有所體現。”他談道,在線路之間的車站以及周圍的房地產和商業設施的經營,就是一種多元化投資的方式,目的正是提升盈利能力。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研究員羅仁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一項重要舉措就是設立鐵路發展基金,解決了投資回報的問題。“針對具體項目進行股權投資的話,就要對這個項目的運營管理等一係列問題承擔風險。”而即使項目建成了,也是網絡化經營,涉及到大陸網的關係問題、調度問題、運營與清算問題等。“特別是現在鐵路都委托地方鐵路局經營,委托費高低就會影響企業收益。”
所以,鐵路發展基金可以保證投資者有一個穩定合理的回報,“相當於買理財產品一樣。”在羅仁堅看來,采用基金形式,社會資本進入就沒什麽障礙了。
談道“穩定合理的回報”,羅仁堅的看法是,相對銀行存款收益要高很多。“這部分投資已經有不少例子,各省有些鐵路和高速公路都有保險公司去投資,采用一個基本的比率,再考慮到管理、擔保的費用,其實已經比較明確了。”
羅仁堅強調,設立基金,采用適當的方法來運作,包括保險與擔保等保障方式都比較健全的話,就能夠比較有效地吸引到社會資金,比直接股權投資強得多。
申正遠亦表示,有政府信用在裏麵,社會資本就有信心進入。
“當然具體還得落實怎麽做,基金管理機構是誰、受托人是誰,還有一係列的工作要做。”羅仁堅說。
申正遠談道,從這兩天出台的意見來看,最終目的就是讓社會資本進入到鐵路投資建設裏去,政策意圖非常明顯。“隻要後續改革持續深入,那社會進入的大門必然會逐步地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