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下半年起,重慶市啟動“撤並村公路通達工程”,力爭通過5年時間,新建農村公路1萬多公裏,解決2606個撤並村的“出行難”,基本實現所有撤並村通公路。
當前,重慶市撤並村村民的出行現狀到底如何?啟動“撤並村公路通達工程”的資金如何籌集?相關部門如何具體實施?
為何要實施?
解決農村公路通達和暢通問題,最大程度方便廣大農民出行,一直是重慶市交通建設的重點內容。
那麽,重慶市為何要在今年啟動“撤並村公路通達工程”?
撤並村農村公路,是指從撤並的行政村原村小學或村委會到國、省、縣、鄉、村道之間的連接道路,這是農村公路的組成部分。從2003年起,重慶市就加快了農村公路建設,到2012年底,鄉鎮通暢率100%,行政村通達率100%。
2000年,重慶市啟動了撤並村工作,重慶由20673個行政村降至8737個(含部分居委會),撤並村達11936個。由於撤並村道路未納入國家農村公路建設範圍,到目前,重慶市仍有2606個撤並村沒有通公路。
這些撤並村的村民出行狀況到底如何?
目前,撤並村的道路多為蜿蜒曲折、狹窄的小路,“很多地方連摩托、三輪車都無法進去”,大部分村民要步行1個多小時,才能乘到車。
“讓村民走出大山,縮短與外界的距離,這是村民多年的企盼。”重慶市交委主任滕宏偉表示,農村公路是農業和農民客貨運輸的惟一載體,是鄉村之間互通運輸的依賴。路通了,才能讓農村自然資源、農副產品盡早轉化成財富,讓人流、物流、信息流早日形成財富流。
資金哪裏來?
如何搞好這一民心工程?滕宏偉表示,在摸清全市撤並村公路建設“家底”的情況下,重慶市交委還多次開會,討論修建方案。
今年5月20日,重慶市政府專門召開市長辦公會,研究撤並村公路建設問題,最終決定2013-2017年,重點解決撤並村公路通達問題,原則上每個撤並村修建的公路長度約3-4公裏,讓300戶以上的撤並村實現通公路。
“撤並村通公路建設量大麵廣,背後需要一筆沉甸甸的資金做保障。”滕宏偉表示。
他說,從“摸家底”的情況看,目前,全市11936個撤並村,未通公路的2606個村,需要新建通達公路裏程1萬多公裏,涉及34個區縣,多集中在兩翼偏遠山區。其中渝西地區約2000公裏,兩翼地區約8000公裏。
不僅如此,這些山村自然條件惡劣、地理條件複雜,工程量大,需要長距離運輸材料,建設成本居高不下:平均每公裏公路造價達到40萬元,共需投入40億元資金。
解決40億元的修路資金,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為解決修路資金,重慶市決定采取市區縣兩級差異化補助方式。具體補貼標準為,兩翼地區每公裏補助資金80%,即32萬元/公裏;渝西地區每公裏補助資金50%,即20萬元/公裏;主城區不予補貼。
這樣,全市撤並村通達工程資金基本落實,補助資金約30億元,剩下的10億元需地方自籌。
工程如何推進?
目前重慶市交委已經將任務進行了分解,並列出了建設的“時間進度表”:
2013年,計劃實施1000公裏,解決300個撤並村通達;以後每年實施通達工程2000公裏以上,確保到2017年全麵完成任務。屆時重慶市將新解決153萬人的出行問題。
“路通了,將直接帶動當地村民增收。”滕宏偉表示,調查顯示,有91.5%的村民認為,路通了,收入肯定會明顯增加。屆時,他們可以在道路兩旁布局蔬菜基地、產業基地等,搞規模種植或養殖,並選擇農作物機械化作業。
為確保這些路真正成為老百姓希望的“致富路”、“放心路”,重慶市交委將出台《撤並村通達農村公路建設實施意見》,以確保建路質量和程序規範,真正做到按規矩辦事,有章可循;同時,他們還將建立項目數據庫,做實項目,落實好一事一議在土地調整、資金籌集、路線走向等方麵的應用,做到讓百姓滿意。
此外,重慶市交委還將強化建設過程管理,搞好社會監督,推行項目現場公示牌製度,主動邀請當地百姓參與項目建設監督。
“要修百姓滿意的路,就要正確處理農村公路建設質量與速度的關係,在農村公路快速發展過程中,不得出現以速度犧牲質量的傾向。如果建成的農村公路成了劣質工程,民心工程就會辦成壞事,這是決不允許的!”滕宏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