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路徑促改革、破壟斷
“鐵路放開,讓民營資本進入,可以緩解負債壓力;地方根據現實需求自建鐵路,可以推動西部大開發;兩者都是戰略性的,針對鐵路改革的嚴重滯後性,可以同時展開。”魏際剛表示,民營與參股是全局性和局部性的問題。放開民營資本進入,是一個大的體製性設計,改革鐵路的投資體製很重要。因為鐵路目前既有供給不足問題,也有負債很重問題。
“目前,我國鐵路網還不到十萬公裏,根據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發展,我認為,未來至少還需要15萬公裏至20萬公裏鐵路。”魏際剛表示,放開民營資本進入意義重大,具有戰略性改革意義。
魏際剛認為,多種路徑發展,關鍵是促進改革的目標,使之更有效益,更具有活力,同時可降低運營成本,更好地為市場服務,為生產、為地方服務,包括適應運輸業發展的轉型,建立現代發展運輸物流。
建立長效的可持續發展機製
鐵路領域向民間資本拋出橄欖枝,民間資本進入壟斷行業,有利於激活市場競爭,幫助壟斷企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逐步打破壟斷企業“一企獨大”的局麵。
但中國鐵路總公司長期發展積累了很多經驗,新成立的公司如果合作,必然處於不對等地位,如何在進入的過程中保障自身利益,魏際剛認為,這需要中國鐵路總公司運用好現代企業製度,保證股東行使權力落實到位。
魏際剛建議,民營資本進入壟斷行業,運營模式的設計很重要,必須建立長效的可持續發展機製,打破傳統觀念束縛,增加有效供給,提升服務水平和改善服務質量。同時學習國際成功經驗,運營模式可以采用BT、BOT,形成多方共贏、共存共榮、共享成長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