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龍頭企業中報相繼出爐,工程機械行業上半年格局已經顯現。
由於整個行業仍未走出寒冬,龍頭企業中報業績大幅縮水。其中,中聯重科(000157,股吧)上半年淨利潤同比下降48.31%至29.06億元,三一重工(600031,股吧)淨利潤同比下降48.6%至26.51億元,徐工機械(000425,股吧)淨利潤同比下降46.49%至8.51億元,柳工(000528,股吧)淨利潤同比下降15.77%至2.61億元,廈工淨利潤同比下降114.59%至-0.43 億元。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上述龍頭企業淨利潤出現大幅下降,但淨現金流量卻不有同程度增長。其中,中聯重科上半年淨經營性現金流量為11.57億元,同比增長97.47%;而徐工機械淨現金流量雖相對較小為1.44億元,但同比增長104.33%。
營收利潤雙雙下降
8月底,工程機械上市企業陸續公布了2013年半年報,在行業整體低迷的背景下,其半年報業績均呈現不同程度下降。
8月27日晚間,柳工公布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64億元,同比下降10.2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61億元,同比下降15.77%。
8月28日晚間,中聯重科公布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01.65億元,同比下降30.7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9.06億元,同比下降48.31%。
8月29日晚間,徐工機械公布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37.04億元,同比下降23.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8.51億元,同比下降46.49%。
8月30日晚間,三一重工公布半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220.85億元,同比下降;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26.51億元,同比下降48.6%。
8月31日晚間,廈工公布半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7.8億元,同比減少12.6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0.43 億元,同比減少114.59%。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行業寒冬的大背景下,盡管上述龍頭企業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出現大幅下降,但淨現金流量卻有不同程度增長。半年報數據顯示,中聯重科上半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11.57億元,同比增長97.47%;而徐工機械淨現金流量相對較小為1.44億元,但同比增長104.33%。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從中聯重科和徐工機械淨現金流均大幅增長的數據看,說明兩家公司均對工程機械行業的融資租賃等信用銷售模式進行了大規模的壓縮,並依此來控製公司的潛在銷售風險。
數據顯示,中聯重科今年上半年減少超過25億元的有息負債,截至6月底,公司持有貨幣資金達到206.42億元,資產負債率僅為52.11%,保持行業最低水平。尤其是在半年報發布之後,中聯重科的股價更是領漲行業,並於9月2日盤中觸及漲停,全天漲幅高達8.1%。
“微刺激”政策值得期待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第二季度重點投資項目增速明顯好於第一季度。與此同時,工程機械行業協會數據也顯示,今年1至3月,汽車起重機及挖機銷量同比分別下降32.1%和25%,而4至6月,汽車起重機銷量雖同比下降,但幅度降至27%;挖機銷量更是同比上漲4.6%,季節性複蘇變化明顯。
上述分析人士認為,隨著國內下半年“微刺激”政策的實施,國家中西部鐵路建設、棚戶區改造、城市基礎建設以及節能環保設施建設等將給國內工程機械市場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海外市場的緩慢複蘇也將拉動國內工程機械產品出口增長。
事實上,這種變化從中聯重科半年報裏就可以看出端倪:第二季度,中聯重科實現營業收入142.02億元,同比下降18.90%,但環比增長238.17%,實現淨利潤23.14億元。
不僅如此,半年報數據還顯示,上半年工程機械龍頭企業國際化呈現強勁發展勢頭,國際銷售收入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占公司銷售收入也顯著提升。
三一重工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國際銷售收入54.3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6.5%,占公司營業收入總額的比重高達24.6%。其中,三一美國較去年同期增長55.8%;三一亞太較去年同期增長90.1%;整合後的普茨邁斯特實現銷售收入26.6億元,同比實現較快增長。
同時,中聯重科半年報也顯示,其混凝土泵車、攪拌站等產品已開始進入泰國、智利、哥斯達黎加、厄瓜多爾等國家,起重機械也開始布局並進入東南亞市場。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聯重科攪拌車產品憑借其在高寒地區施工的高度適應性及優越的產品性能,成功在俄羅斯奪得了千萬美元的大單。
三一董事長梁穩根曾說:“爭取到2016年,希望三一的國際化銷售占整個集團銷售的份額能夠達到35%。”而今年三一重工半年報中24.6%的數字更是說明,海外市場無意是提振整個行業的新增長點。
中聯重科董秘兼總裁助理申柯則表示:“盡管今年二季度環比有較大幅度改善,但行業仍處於弱複蘇狀態。隨著下半年國家"微刺激"政策的實施,將給工程機械市場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秘書長蘇子孟認為,在這個時期,工程機械企業應該抓住機會,積極調結構、轉方式,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和品牌價值,夯實發展基礎,攻堅高端市場。特別是在加快科技創新,加強產品創新、品牌創新、產業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核心環節取得突破性進展,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