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日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署名文章《中國將給世界傳遞持續發展的訊息》強調,中國將保持經濟長期健康發展,中國將繼續走改革開放之路。
文章開篇即以觀察人士擔心中國“硬著陸”啟題,或許是希望全麵回應並解釋全球對於中國經濟現狀和未來改革方向的關注。
從年初開始,國內外輿論關於中國經濟的爭論就沒有停歇過。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大幅放緩至7.6%,唱衰中國的論調隨之響起。在中國定調“穩中求進”的方針後,質疑中國重走“四萬億”老路的聲音也不斷見諸報端。
不過,在中國政府“穩增長”的一係列政策之下,中國經濟從7月份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企穩跡象,政府也多次通過各種形式吹風,希望解釋當前情況、穩定外界預期。
李克強在文中明確回應,中國將保持經濟長期健康發展,中國將繼續走改革開放之路。李克強還提出,中國政府明確了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的“上限”和“下限”,防止過度波動。明確“下限”是要穩增長、保就業,GDP從以前的兩位數增長到2011年的9.3%和2012年的7.7%,再平穩過渡到今年的7.5%左右,既是經濟規律的趨勢,也是主動調控的結果。明確“上限”是要防通脹,今年CPI漲幅3.5%左右。使經濟運行保持在這一合理區間,切實防範金融風險,可以給市場和社會一個穩定的預期。
他還透露了中國就業的情況。李克強稱,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運行穩中有進,上半年GDP同比增長7.6%;5%的調查失業率和2.4%的通脹率,均處於合理、可控範圍。
不過,今年以來,一些發達國家退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預期導致大量資金回流發達市場,觸發亞洲地區多國股市、匯市大幅波動,甚至有觀察人士擔心亞洲金融動蕩重演。
李克強在文中強調,亞洲各國從過去的經曆中汲取了教訓,大大提高了抵禦風險的能力,匯率形成機製更加靈活,外匯儲備水平普遍提高,有關貨幣互換的清邁倡議多邊化和各種雙邊金融安排為應對複雜局麵提供了更好的條件,中國對此有信心。
李克強還總結提出,加快開放是助推器,擴大內需是主攻方向,城鎮化為長期擴大內需提供巨大潛力,服務業是新支撐點。
對於未來的具體政策,李克強稱,中國要努力擴大國內消費需求,包括促進信息產業發展,例如擴展寬帶和4G牌照等。並在關注消費的同時,要保持合理的投資力度,重點是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中西部鐵路項目和市政設施建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