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江波,三一重機研究本院試驗檢測所副所長,為人嚴謹而低調。
2006年,剛剛起步不久的挖掘機業務搬遷至江蘇昆山,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喻江波加入了三一,受命籌建CAE技術團隊,開始了他在三一的技術創新之路。
簡單的講,CAE是指用計算機對工程和產品進行性能與安全可靠性分析,同時對該產品未來的工作狀態和運行行為進行模擬,及早發現設計缺陷,並證實其可用性和可靠性。開始的一切總是艱難的。初來乍到,喻江波需要麵對新的環境,適應新的企業文化,更重要的是,之前主要研究汽車仿真技術的他,要適應從汽車仿真領域向工程機械挖掘機仿真領域的轉變。
幸運的是,這一轉變並沒有給他造成困擾,兩個領域知識的碰撞,反而讓他的思維更加開闊和活躍。
當時的三一,主流設計軟件還是二維軟件,缺少資料,隻能摸著石頭過河。喻江波說,不斷總結、不斷修正、不斷完善是自己當時主要的工作思路。很快,工作就上手了。
從三維設計技術到數字化仿真技術,在喻江波推動下,三一重機的研發手段快速得到提升。而如今,在集團的統一部署下,三一重機已經全麵實施三維設計。
利用仿真技術,喻江波帶領團隊先後協助了挖掘機、礦車、抓鋼機、拆除機、旋挖鑽機及挖掘裝載機的開發,共完成技術分析報告600餘份,幫助各研究院培養仿真工程師數十人。
中挖工作裝置的開發,是所有項目中喻江波記憶最為深刻的。
2009年,三一生產的中挖鬥杆4號及7號部位故障頻發的現象,受到了公司的高度關注。在如何降低故障率的研究上,仿真技術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大量的動態及適應各類工況的模擬仿真實驗,將產品細微處的缺陷直接暴露出來。而通過各類數據的對比分析,喻江波和他的團隊找到了最佳的解決方式。最終,他們協助中挖成功開發了不對稱鍛件鬥杆及威猛型工作裝置,大幅提升了中挖產品的質量。
“這是一次設計技術的飛躍,借助仿真技術,你可以為所欲為,大膽創新。”事後,喻江波感慨道。
創新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中挖三段式動臂的失敗讓他栽了個大跟鬥。麵對挫折,他並沒有妥協,而是迎難而上。經過三年潛心鑽研,新的仿真模型已成功出爐,新的疲勞試驗方法已初步經受驗證,新的拋丸工藝已小批量產,正接受市場的考驗。三一產品的競爭力也在創新中不斷增強。
“在我心中,基礎技術開發是開拓性的工作,可直接借鑒的經驗很少,失敗是不可避免的,隻有不氣餒,勇往直前才能摘取勝利的果實。”這是喻江波對於研發工作的堅守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