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以來,寧夏回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緊緊抓住交通運輸部實施農村公路通達工程與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交通扶貧開發的曆史機遇,加快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截至2012年年底,寧夏公路通車裏程26522公裏,其中農村公路21151公裏,占全區通車裏程的79.7%,實現了所有鄉鎮通瀝青(水泥)路、建製村通公路的目標。如今,寧夏農村公路的列養率達到100%,為方便農民出行,發展農村經濟,服務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優良暢通的交通保障。
政策 養護資金納入財政預算
“十一五”以來,各市(縣、區)落實政策,積極推進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的農村公路養管資金投入體製建設工作。
一是統籌本級財政預算,將公路養護資金來源轉變為以地方財政投入為主。《寧夏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製改革實施方案》出台後,基本扭轉了各縣(市、區)“等、靠、要”的思想,促使地方政府將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納入縣市財政預算。目前已有19個市、縣(區)以不等額度將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納入了地方財政本級預算,2012年各縣(市、區)政府納入預算的農村公路養護資金已達4542萬元,占投入資金總額的60%。
二是將農村管理機構行使行政管理職能及從事農村公路管理、養護人員所需經費納入本級人民政府財政預算工作取得進展。全區有6個縣(區)以70%至80%的比例將公路養護機構人員工資納入了地方財政預算,實行差額管理。特別是地處交通運輸部集中連片特困扶貧的六盤山區、在寧夏經濟發展最落後的固原市,2010年出台《固原市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在全區率先將市轄的5個縣(區)農村公路養護機構人員工資納入財政預算,實行差額預算管理,走在了全區前列。
據了解,2009年至2012年,寧夏各縣(市、區)財政共投入鄉村道路養管資金18206萬元,其中2012年投入7578萬元,是2009年的2.37倍。其中,固原市的西吉縣與彭陽縣2012年投入農村公路養管資金分別占年度地方財政收入的9.2%、4.3%。同時,各縣市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人事用工製度上,大量使用農民工,不僅降低了養護資金中人員經費的支出比例,還增加了公路沿線農民的收入。
機製 建立養護機構 定額養護承包
為了建立科學高效、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機製,各市、縣(區)管養單位通過完善養護管理體係、創新養護運行機製,使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初步實現了規範化和標準化。
一是建立健全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係,將鄉鎮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納入到政府目標責任考核體係,充分發揮了鄉鎮人民政府的作用。全區有18個市、縣(區)將農村公路養管工作納入到了地方政府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體係,203個鄉鎮中有148個建立了農村公路養護機構或協管機構。
二是積極探索養護運行機製改革。大部分市縣製定了《農村公路養護生產承包辦法》,將公路日常養護承包給公路沿線的村民或村集體,簽訂養護合同,實行承包養護。每月對養護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實地考核,根據考核結果進行計量支付。其中賀蘭縣運行機製改革工作較為顯著,2008年起,賀蘭縣根據國務院《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製改革實施方案》精神,積極探索農村公路養管工作體製機製改革,在全區率先推行農村公路定額養護承包和養護中心模擬法人承包模式,探索出一條以技術養路、以實幹養人的公路管養新路子,在提升路況質量的同時,節約了養護成本,調動了職工積極性,解決了農民就業問題。2011年,賀蘭縣不斷加強和改進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製創新,深入探索農村公路管養工作機製,大膽實施“四位一體”農村公路養管工作新模式,通過整合交通、環保、林業、土地及鄉鎮部分職能,開展以“路基路麵養護、綠化林帶管理、莊點巷道清潔、公路沿線違法建築巡查”為主的農村公路及沿線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大力營造“暢、安、綠、美、潔”的農村公路通行環境,農村公路綜合服務能力得到顯著提高。自2012年起,在縣財政配套資金足額撥付的基礎上,每年安排農村公路路域環境整治專項資金200萬元,結合相應的考核辦法,為賀蘭縣農村公路管養工作的健康、持續、穩定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和資金支持。
安保 主動作為設置“救命墩”
受資金等眾多因素的製約,寧夏公路交通在數量和規模得到快速增長和擴大的同時,在技術標準和配套安全設施、服務功能和管理等方麵還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需求。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差,在一些地勢險惡路段也時有群死群傷交通事故發生,給人民生命和國家財產造成了嚴重損失。
2006年以來,由交通部門投資在隆莊、涇隆、隆威、隆張4條縣道上實施了安保工程,通過設置防撞墩、警示樁、交通安全標誌、施劃標線等安全保障措施,有力處置了公路上存在的大量危險路段和交通事故黑點,全縣縣道公路交通事故由實施安保工程前的9起/每年、死亡2人下降到現在4起/每年、死亡零人,較安保工程實施前明顯降低,全縣農村公路交通事故得到有效遏製。特別是設置在山高、險路、急彎路段的防撞墩,更是發揮了“救命墩”的作用,有效避免了車毀人亡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