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商業模式。把再製造產業作為商業模式來經營是卡特彼勒公司經過長期探索總結出的經驗。正如卡特彼勒在其經驗中所說 “再製造首先是一種商業模式,絕不僅僅是產品本身”。所以從這點上來說,與維修和翻新就有本質的差別。就維修而言,首先,以排除故障、恢複或改善功能為主要目的,維修的好賴與師傅的技能有直接關係;其次,維修是一對一的個性化處理方案,而再製造具有批量生產的特點;最後,維修一般都是就近來完成的,而卡特彼勒的再製造,是一個全球化的產業鏈。此外,再製造與翻新的本質區別是:翻新一定是針對整機而言,一般大型的結構件都不會進行更換,機器還是以原有的身份存在。但再製造更多的是對零部件來說,而且零部件進入再製造流程,經過100%拆解,原先零部件的身份就完全不存在了。
三是啤酒瓶理論。卡特彼勒再製造運營中還很重視對客戶的激勵。其經驗中指出“因為卡特彼勒采取的是押金激勵方式吸引客戶退還舊件。假設卡特彼勒“新件”的價格是100元一件,一名客戶花100元購買了一個品質、質保和“新件”一模一樣的再製造產品,其中含有30元的“押金”。當他在規定期限內返還該原廠“舊件”時,並經過檢測合格後就可以獲得返還的押金。這就好比我們喝啤酒去退酒瓶子,買的時候是1.5元,喝完退瓶子能退回0.5元。但這裏有個前提,瓶子是退回到當初買的那個店,否則店主可能不會同意退還。這就鼓勵下次買家還來這家店消費。卡特彼勒針對自己的產品回收舊件,因此,不僅培養了客戶的忠誠度,更重要的是獲得源源不斷的舊件來源,支持再製造商業模式的持續和發展。這樣,卡特彼勒既可有充足的原材料,保障再製造生產鏈正常運行,又通過和客戶保持產品的替換關係,幫助用戶降低施工成本,從而提高了用戶的忠誠度,與用戶形成了長久的互利共贏關係。
四是完善的經銷商網絡。卡特彼勒產品回收率高,除了有舊件返還激勵機製,為用戶提供優質產品和全方位的服務外,還在於該公司完善的經銷商網絡,通過代理商保證卡特彼勒獲得再製造舊件的充足資源和眾多的回頭客;代理商也從中獲得新的利潤增長點。
五是技術和標準支持。卡特彼勒已經有近四十年的再製造經驗,再製造業務是其實現全球擴張的主要板塊。除了在再製造領域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和逆向物流模式外,先進的再製造技術和係統的生產加工過程也是卡特彼勒擴大其再製造產品市場的關鍵所在。另外,卡特彼勒對再製造設備投入也非常高,如再製造的專用器具、工卡具以及專用再製造生產線等設備投入。
六是質量承諾。與加工新產品的要求一樣,卡特彼勒再製造企業擁有一套適用於指導製造及檢驗的技術文件。也就是說,卡特彼勒再製造零部件除了產品編號及價格不同外,與新產品具有完全相同的“質量三包”及技術支持。再製造品組裝生產過程與新產品製造過程是完全一樣的。裝配好的產品經過測試、檢驗、性能也與新產品完全一樣。從再製造的生產流程來看,卡特彼勒首先將回收舊產品全部拆解,直到最後一顆螺釘,並對所有零部件進行篩選、處理:一部分是需要全部更換的易損件,一部分是經過再製造技術加工可以恢複原狀的,一部分是清洗之後就可以再次使用而不需要翻新或修複的;然後合格零部件進入裝配流水線,進行完全嶄新的組裝;最後再製造的新產品經過性能測試後,進入市場銷售。卡特彼勒為這些產品都明確標識為再製造產品,提供與新件相同的質量承諾。
七是高水平的再製造產業鏈人才。卡特彼勒擁有完整的再製造產業鏈人才隊伍,回收產品的質量評估專家、產品修複專家和再製造組裝線上的高級技術工人共同努力,在保障再製造產品質量、性能的同時,也保證了企業的生產利潤。
卡特彼勒公司近四十年工程機械再製造的曆史始終貫穿向用戶宣傳綠色文化、綠色製造和再製造的理念。卡特彼勒清醒地認識到用戶對工程機械再製造產品達到心理接受需要一個過程,該公司通過與各國政府溝通,介紹工程機械再製造產品對節能環保和循環經濟的理念。與用戶溝通,並向用戶介紹工程機械產品全生命周期服務,購買和使用再製造產品對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獲取更多利潤的意義。因此卡特彼勒在工程機械再製造領域取得成功是與其宣傳綠色文化理念分不開的,是與再製造產品消費群體對再製造產品的認知度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