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秀建設者、全國最具愛心慈善捐助個人、中國龍工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新炎先生,是從革命老區、中央蘇區福建上杭走出來的一位著名企業家。早在1998年,事業初成的李新炎先生,就開始關注和支持文化教育衛生等社會公益事業,走上了報國為民的慈善之路:
2000年3月,李新炎先生捐資300萬元建設龍岩市人民廣場“公正在”雕塑及其配套設施;捐資310萬建設上杭紫金公園;捐助20萬元給世界客屬懇親大會,被聘為永遠名譽會長;
2003年5月,捐資100萬港元給國家衛生部,支援抗擊非典;
2005年,捐資510萬元用於龍岩學院圖書館建設;捐助100萬元支持上海鬆江區的新農村建設……
從1998年到2008年這短短的10年時間,李新炎先生就為社會公益事業捐助了5000多萬元。
2008年初夏的一天,龍岩學院報告大廳,歡聲笑語,喜氣洋溢,500多名學子和省市有關領導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歡聚一堂,共同見證了福建省龍岩市李新炎慈善基金會的誕生。
李新炎先生出資1000萬元人民幣,在省民政廳關心支持下,建立了龍岩市首家非公募慈善基金會“李新炎慈善基金會”。這標誌著閩西的慈善事業又有了一個新的突破,李新炎先生的慈善之旅從此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完善的公益慈善機構,規範的慈善資金管理,大愛無疆,陽光操作,慈善事業邁出更加堅實的步子。李新炎先生一直鍾情的人生第二事業,公益慈善事業,再次得到升華,走上了健康發展高速大通道。
慷慨捐資 助推慈善
李新炎慈善基金會成立後,李新炎先生帶領家屬子女年年向基金會捐資。他和夫人每月將公司發來的薪酬全部捐給基金會;年終公司分紅,他從中抽出一定的比例,捐給基金會。在他的帶動下,他的子女每年都積極向基金會捐款。
2008年12月,李新炎先生的父親高齡辭世。其父親臨終時拿出自己多年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10萬元,囑咐他轉交給基金會,捐給那些需要幫助的貧困學生。李新炎先生含淚處理了父親的喪事後,把治喪期間收到的所有慰問金,連同父親的10萬元存款,全部轉捐給基金會。2012年8月,李新炎先生的慈母去世,他再次把收到的慰問金全部捐贈給基金會。
六年來,李新炎先生及其家人先後向基金會捐獻了1.1億元的資金,加上基金會成立之前捐助的5000多萬元,李新炎先生先後為社會公益事業的捐資總額已經超過1.6億元。
愛心感召,龍工控股公司及其幹部員工以及社會愛心人士,紛紛向基金會捐款,李新炎慈善基金會先後收到各種愛心捐款1.3億元,成為閩西乃至福建具有較大實力和公信力的民間慈善組織,是海西社會慈善事業重要的一支生力軍。
捐資助學 培育人才
捐資助學,成人達才,是李新炎先生始終關注並樂此不彼的慈善工作。他常說,國家要繁榮昌盛,培養優秀的高素質人才是最基礎的工作。
從2002年開始,他就對上杭縣家庭貧困的中小學生實行資助,與縣教育局簽訂協議,對那些家庭十分困難、遭遇天災人禍以及失去父母的孤兒,資助他們在中、小學期間的全額學費和生活費,直至高中畢業。基金會成立後,他繼續資助這些貧困學生,並資助部分極困學生直至大學畢業;到2012年,李新炎先生和他的慈善基金會,先後資助了上杭2310名的貧困大學生,資助資金多達274萬元。
從2007年開始,李新炎慈善基金會又將捐資助學的範圍擴大到龍岩市的“五縣一市一區”和江西的高安市;2012年又在此基礎上將龍岩一中、龍岩高中和龍岩學院單列出來作為獨立的受助單位,進一步幫助新入高校的貧困學生。七年來,李新炎慈善基金會又捐助了1247萬元助學款額,又有5300多名的貧困學生在資金會的直接幫助下完成了學業。
此外,李新炎先生還主動與複旦大學管理學院聯係,由基金會向複旦大學碩博連讀學生成長基金捐贈50萬元,用於資助該院攻讀碩士、博士等進行國家科研的貧困學生,為國家培養高端技術人才。
助孤助困 廣施仁德
孤兒是最需要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關愛的弱勢群體。李新炎先生特別關注革命老區的孤兒養育問題。在他的關心支持下,2008年基金會設立愛心助孤項目,先後對上杭、連城、漳平、武平等4個縣(市)貧困孤兒進行資助。連城縣有兩位無依無靠,從小就被棄養的女孤,從小學到初中一直得到基金會的資助,基金會還指定專人負責聯係,並幫助她們分別進入龍岩一中和龍岩華僑中學讀書,每個月發給她們每人400元生活費,直至她們高中畢業。其中一位孤兒進入大學,另一位成為幼兒教師。六年來,基金會助孤總額105萬元,直接受助孤兒1050人(次)。
濟困扶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李新炎先生十分關注城鎮下崗待業的特困職工,為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基金會從2008年開始,與龍岩市總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聯手,開展為困難職工送溫暖的活動。資助對象為龍岩市企業下崗職工或家庭因天災人禍,家庭經濟十分困難的貧困職工家庭。每年資助50戶貧困家庭,每戶1000~2000元。每年春節,李新炎先生夫婦還經常擠時間前往革命老區的邊遠山村,對生活困難的家庭給予重點的幫助。六年來,基金會先後資助了400多戶的貧困職工,發放資金90餘萬元。
助醫助僑 奉送溫暖
李新炎先生還十分關心患有重大疾病、生活十分貧困的青少年學生、低保戶和下崗職工。經他提議,基金會從2007年開始就設立專項資金,資助患癌症、白血病、心髒病和器官移植等重大疾病的貧困患者,並把中小學生重病患者作為重點資助對象。隨著基金會關愛助醫社會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前來申報救助的貧困患者逐年增多。2012年基金會助醫項目資金從原有30萬元增加至40萬元,2013年又增至50萬元。六年來,基金會助醫資金總額高達208萬餘元,直接受助患者達到490人(次)。
李新炎先生是港澳僑界傑出人士。多年來,他關心僑務工作,關注歸僑、僑眷生活。當他了解到龍岩市部分早年歸僑、僑眷,由於年老體衰、無依無靠,生活困難的情況後,囑咐基金會給予關心、扶助。2009年,李新炎慈善基金會首開全省“以僑助僑”先河,設立“扶貧助僑”項目。資助對象為鰥寡孤獨、老弱病殘的貧困歸僑和僑眷。2010年,資助額從原來的5萬元增加到10萬元。連續五年,受助貧困僑屬、僑眷286人(次),資助總額達45萬元。該項目實施以來,在海內外僑界引起較大反響,得到廣大歸僑,僑眷的普遍讚譽,收到了省僑辦領導的較高評價。
賑災救災 播撒大愛
2008年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的次日,李新炎先生在第一時間向災區捐獻500萬元,成為全省民營企業向四川災區捐款最早、數額最大的一筆,當晚中央電視台轉播了這一消息;6月上旬,李新炎先生又派專人前往四川彭州市隆豐、軍樂鎮慰問,並連續兩年向兩鎮受災高中貧困生捐資10萬元。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發生強烈的地震,李新炎先生從上海打電話給龍岩李新炎慈善基金會負責人商榷,要求盡快通過民政部門,以基金會名義向青海玉樹災區捐款;22日,在全省“情係玉樹、大愛海西”的慈善晚會上,李新炎慈善基金會在會上舉牌向災區捐贈200萬元,成為當晚全省為災區捐資額最多的三個單位之一。2010年8月,福建發生嚴重水災,李新炎先生親赴閩北災區考察,並當即以中國龍工名義捐助災區600萬元。
捐資公益 造福社會
李新炎先生多年來一直十分關注民生,一直在為社會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公益事業捐資。在他的關心和直接過問下,李新炎慈善基金會成立後,為偏僻鄉村架橋、修路;為山區醫院奉送醫療設備;為特殊學校聾啞兒童捐助生活設施;為革命老區學校建造教學大樓……六年多來,基金會共捐建65項公益項目,捐資總額達2400餘萬元。
這些惠及民生的公益項目,使當地群眾得到很大實惠,受到廣大民眾的普遍讚揚。為支持革命老區上杭才溪中學成為全省一流達標中學,李新炎先生二次到學校視察,並提出具體要求。基金會從2011年開始,連續三年,資助才溪中學1000萬元,用於建造教學、辦公大樓和校園改造。目前,才溪中學教學大樓已竣工上課,綜合辦公大樓也已封頂裝修,校園改造和綠化工程正在抓緊實施,學校麵貌煥然一新,全校師生正齊心協力,爭創全省一流達標中學。
慈善永續 薪火相傳
李新炎先生致富不忘鄉親,創業不忘國家。多年來,致力於捐資慈善事業,在他的領導和帶動下,李新炎慈善基金會以人為本、慈善為懷、精心組織、規範運作。六年多來,捐資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總額達6000餘萬元,直接受助的青少年學生、孤兒、重病患者及低保戶、下崗職工達7000多人(次)。基金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公信度和影響力逐年提高,得到各級黨政領導讚揚,社會各界人士好評如潮:2008年12月,李新炎先生榮獲“中華慈善獎”,被評為“全國最具愛心慈善捐助個人”;2009年12月,李新炎慈善基金會被省民政廳評為“5A級基金會”;2010年又被國家民政部評為“全國先進社會組織”;2011年7月,李新炎先生再次榮獲“中華慈善獎”提名獎。2012年5月,李新炎被龍岩市委、市府授予龍岩市“光彩事業”突出貢獻企業家。
六年多來,李新炎先生和李新炎慈善基金會收到受助學生、孤兒、重病患者送來的感謝信3000多封,錦旗、牌匾、紀念品等掛滿了基金會簡陋的會議室,它們表達的是受助人內心的感激,也是人民群眾對李新炎先生和李新炎慈善基金會新的期待。在受助的數千名孤兒學子中,有的已成為政府公務員,有的進入廈門國際銀行擔任要職,更多的成為人民教師、企業員工。連續四年獲得基金會資助的孤兒項麗華在座談會上激動地說:“沒有李新炎先生和李新炎慈善基金會的關愛,就沒有我的今天,我要盡我的一份力幫助有困難的人,努力工作,回報社會”。如今項麗華已成為一名幼兒園教師,她的話表達了受助學子的共同心聲。
2013年,李新炎先生在理事會上再次表示:“中國龍工是我的第一事業,而捐資公益慈善是我的第二事業,我要把捐資慈善事業子子孫孫、世世代代做下去,讓慈善事業後繼有人,世代相傳”。
李新炎先生的肺腑之言擲地有聲,鏗鏘有力。李新炎慈善基金會正在發展壯大成熟。李新炎先生為之奮鬥的崇高事業——公益慈善事業,必將為閩西和海峽西岸的和諧發展作出更大奉獻。慈善永續,恩澤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