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副主任李堃在11月12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期待在此後推進改革工作中,能夠在鐵路政企分開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網運分離改革,打破現有的壟斷局麵。
李堃認為,網運分離之後,基礎性設施的路網公司強調服務性和基礎性,以政府承諾回報的方式吸引新投資持續更新鐵路網,而在運營層麵組建多個競爭性公司,形成競爭市場以保持效率與服務。
李堃表示,在一兩年時間內理順鐵路管理體製之後,下一步就應該著手拆分中國鐵路總公司。
建立多個運營主體
記者:對於鐵路改革,應該以何種方式進行?
李堃:三中全會談及的是更為宏觀層麵的問題,一般不會對細節予以過多描述。不過,其實在《決定》細節中,所有措辭都表明要深化改革,而且要成立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可以寄望於這個小組以後就具體問題做具體的方案。
記者:其實鐵路改革是個老話題了。今年終於走出政企分開的一步,鐵道部變成國家鐵路局和中國鐵路總公司,接下來該怎麽走?
李堃:鐵路改革用一句話說就是走市場化的路,圍繞著怎麽市場化來進行改革。
鐵路改革的第一步政企分開,已經實現了。下一步改革也像中石油、中石化一樣進行拆分,要打破壟斷,形成競爭的市場經濟。不能完全由中鐵總一家來搞鐵路,要多個運營主體。
記者:打破壟斷是個美好的願望,該怎麽實現?
李堃:這個要分類指導,有些行業屬性確實有自然壟斷的地方,你把它打破了也不可能。比如基礎設施、路網,這塊具有壟斷的屬性。打破不了,也不現實。
對於這類有壟斷屬性的基礎設施,可以還是由一家公司管,或者屬地化管理,也就是說交給地方管,像各地的公路一樣,雖然是一個大的公路網,但是管理權分配到各個省管理。
路網這塊屬於基礎設施,不一定要強調其競爭性,而是應該強調其基礎性和服務性。所以不一定要求打破壟斷。
但是在另一個運營層麵,卻是必須要打破壟斷的。中鐵總現在是一家壟斷的鐵路企業,沒人能跟它競爭,所以他並沒有足夠的動力去改善得更好,必須要有競爭者,多個運輸主體來參與運輸市場的競爭,像航空公司那樣。
一方麵,中鐵總應該拆分成若幹個企業,形成若幹個運輸主體,在形式上不再是壟斷。這些運營公司之間是有競爭關係的,比如像南車和北車,以前都是鐵道部的,後來劃出來不歸鐵道部管,還分拆成了兩家公司,互相競爭,兩家都是國際上知名的中國裝備企業了。
打斷壟斷,不但是要內部破題,還要把外部的、民營的資本引進來,可以先搞某一種運輸,然後慢慢形成一種綜合性企業,與中鐵總能相抗衡的運輸企業。這樣就可以把鐵總的壟斷打破了。
還有一種方法是要把社會資本引進來,像中電投、神華等參與鐵路建設運營的企業做大做強,形成中鐵總以外的鐵路企業共同競爭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