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瀘州市發改委獲悉,瀘州市現已委托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編製《瀘州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本月內《規劃》的初稿已完成編製並已開始進行意見征集。項目建設將根據城市發展狀況適時啟動。
規劃初稿已成 項目建設將適時啟動
近幾年來,由於瀘州主城區常住人口、汽車數量的不斷增加,中心半島等老城片區過去在道路規劃、基礎設施建設上有所欠缺,諸多原因已使城區道路不再快捷通暢。城市道路交通擁堵問題已逐漸成為廣大市民感觸最深、影響最大、積怨最多的問題,這個問題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和根本治理,必將成為製約瀘州主城區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頸。因此,規劃建設城市軌道交通也被提上了日程。
“根據《四川省‘十二五’綜合交通建設規劃》提出的內容‘在主城區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可進行研究論證地鐵、現代有軌電車等大容量公共交通方式的規劃建設’,而瀘州已初步具備規劃研究大運量城市軌道交通的基本條件”。
瀘州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瀘州經濟社會加快發展,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已接近100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已超過1000億元,全麵跨入“千百億時代”。城市發展“雙百”目標(中心城區建成區麵積達101.05平方公裏,中心城區人口達100.97萬人)也已實現。
此外,結合瀘州主城區城市交通出現的問題以及滿足瀘州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公共交通的需要,更為瀘州在全省“多點多極支撐”戰略中率先突破、率先發展打下基礎。
華西城市讀本記者從瀘州市發改委獲悉,瀘州市現已委托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編製《瀘州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本月內《規劃》的初稿已完成編製並已開始進行意見征集。項目建設將根據城市發展狀況適時啟動。
輕軌將帶來的改變分擔客流 帶動發展
“瀘州市對主城區內發展軌道交通進行相應的前期規劃是具有重要意義的,相關的前期工作及未來實施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對打造城市立體交通及區域性交通樞紐也是有積極的作用。”瀘州市交通局計劃科科長杜宇表示,發展軌道交通有兩大重要意義。
一是可以分擔城市交通壓力。目前瀘州主城區均麵臨交通堵塞的難題,僅靠汽車、出租車、人行道路地麵交通將非常擁擠,軌道交通能緩解都市中心區的交通堵塞,而城市軌道交通是一個重要的分流手段。與瀘州情況相似的重慶,目前已擁有140公裏軌道交通線路,能分擔主城區地麵交通30%客流,有效實現了交通暢通的目標。
二是可帶動城市發展。軌道交通線路及車站可更好的構建大城市的骨架,為城市居民集聚帶來極大的便利,地區的商務、社會娛樂和教育、衛生、文化設施顯得人氣旺、發展勢頭好,線網和車站所到之處就是城市興旺發展的熱點。此外結合未來城市、縣域間建設的城際鐵路、通勤鐵路,擴展的影響將更加明顯。因此從交通和經濟的角度上來說,帶來的效益是非常的顯著。
多種方案比選 3條線路的方案更受推薦
“瀘州主城區位於長江、沱江交匯處,山河切割、地形起伏、地質條件複雜,城市結構為組團式發展,因此在城市軌道交通規劃上也是實事求是、因地製宜的進行研究考慮的”。瀘州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有效分擔城市交通壓力、實現重要組團之間的聯係,規劃中涉及的線路均有效覆蓋到了瀘州市主城三區,並實現各線路之間的有機相連。而在各網站、論壇中,許多熱心市民都在猜測瀘州軌道交通規劃中可能有2到3條線路,還做了一些走向示意圖。對此,該負責人表示,在進行前期規劃時有多套設計方案,有2條線路、3條線路的也是其中之一。經過一定的研究和實地調查後,目前3線方案是比較受到推薦的。
由於瀘州主城區跨江跨河、地形起伏大、老城區內空間有限,加之地質結構多為岩層,對於軌道交通線路的構成及敷設方式,結合瀘州本地的情況及成本、技術上的考慮,規劃中擬采用地麵敷設和建設高架通道的形式。“現在多數城市的軌道交通建設多采用在地下挖掘隧道形成通道,但由於瀘州老城區空間緊湊,涉及到的城市建築較多,而在瀘州這種岩層結構挖掘隧道成本相當大,不太適宜瀘州的實際情況,因而暫未考慮地下敷設形式。”該負責人介紹,設置為地麵及高架敷設,成本上可得到控製,而且主城新建成區內的道路上已開始預留相應的軌道通道,除中心半島片區跨江部分需單獨建設軌道專用橋外,未來新建的跨江橋梁建設也將進行預留,因此采用地麵、高架敷設方式是可行的。
對於軌道交通製式上的選擇,國內現在多采用傳統鋼輪鋼軌鐵路、跨座式單軌及有軌電車等等,這三種製式在建設成本,適宜環境,噪音控製,速度運力等方麵都各有不同。根據瀘州的實際情況及人口、經濟發展水平,規劃的方案中跨座式單軌列車和有軌電車為重要的推薦方案,比較適合在瀘州運行。線路為全封閉,擁有專用路權,和其他地麵交通道路不形成交叉。而列車在編組上多為3到4節車廂,能夠充分保證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