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路麵機械網現場報道】 2013年11月29日,在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第十二屆工程機械發展高層論壇”期間舉辦了“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論壇”。天工院書記兼副院長董津寧為大家分享了以下內容:
天津工程機械研究院改革開放前期就從我們國家主要承接的工程機械和設計標準的製定、檢測,這個階段主要從工程機械的初級階段設計。2000年院所改製,隨著經濟的發展,工程機械隨著自主研發的深入,再就是國家重大裝備的引進,這個階段門類和自主生產一塊具有了一定的基礎,在滿足我們國家自身發展的需求品種包括基礎技術方麵有一些承接。單機主機生產包括自主研發能力也都加強,我們院裏2000年轉製以後,我們進行了一些規劃,一是麵對行業的快速發展,各家企業都為了自己的產品做了許多工作,研究院應該做些什麽事?前麵的階段最早是提供圖紙,再後麵是賣圖紙,2000年以後在思考工程機械下一步的發展。當時我們也有這個概念,當時承接了一些國家項目,開始是做一些概念的東西。對於應用性研究所的下一步發展,我們當時也提出三大領域,一是節能技術,一是智能化,一是再製造技術,這是我們當時提出來的思考。今天又加上一個數字化和綠色發展,最後提出來的綠色發展可能是最終的目標。在節能技術方麵,大家也都能感覺到,真正選設計沒有元器件可選,沒有係統可用。根據我們國家的形勢和經濟水平,關係也挺多,我們家第一個開始做的是智能裝載機,智能裝載機從發動機電噴,節能方麵根據工況就要用液壓係統。還有變速箱,這個是我們自己研發一部分,還有智能控製器,也是我們自己研發的。智能控製和智能變速箱都是院裏自有的產品,我們先後投了5台智能裝載機,我們做了將近半年的試驗,根據各種路況做試驗。
搞工程機械第一個麵臨的是國家的標準問題,現在都說節能,各個國家的評判標準不太一致。機手不一樣,消耗也不一樣。當時我們根據院裏的條件,製定了自己的節能試驗方法,做下來節能一般是7-23的水平,最低節能達到7%,最高節能到23%,5台機子已經都到現場去用,操作手感覺很方便。他們喜歡用這個機子,客觀地說造價高一些,當時的成本就40多萬。節能是達到了,但是市場需求還有待市場的培育,可能也得有國家政策的支持。
去年我們根據這些技術的條件,也根據我們國家對高端液壓件的需求,在工程機械協會和工信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承接了工信部高端液壓件研發平台項目。我們國家麵臨著基礎零部件的自主知識產權,在基礎零部件上我們國家確確實實沒有太多的核心競爭力,我們感覺在80年代到2000年之前的階段,我們隻是把工程機械裝載機的零部件進行了國產化。大家用的液壓件都是符合國家標準,都是在工廠做過實驗的,都符合標準。但是在工程機械上,為什麽我們的壽命這麽短?適合在鍛壓機上用,但是在挖掘機的工況上可靠性就沒有了。在協會給我們推薦的高端液壓平台方麵,我們開展高端液壓件的研發,從實驗台的建立、挖掘機從整機的載荷到實驗台的建立,真正地把挖掘機上的載荷作用到零部件上,重新製定我們的標準,做我們的基礎研發,這樣能推動我們國家基礎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