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在工程機械行業幹了十幾年,從基層銷售人員做起,後來在湖北創辦了一家年銷售額過億的工程機械代理銷售公司。十幾年來,他經曆過數次市場的跌宕起伏,但是今年這樣差的境況他還是第一次見到。他說:“2012上半年公司還能通過以舊換新的方式去庫存,前不久,公司突然變調,不再要求新的銷售,隻抓回款。隻要有人買,無論什麽價格都賣,要把上半年收的舊機甩賣掉,拿到回款。”
一切都讓他覺得整個工程機械市場亂套了,好像蕭條的日子沒有終點。今年10月,老張參加了北京工程機械展,對比往屆他發現,“參展商少了,參展規模小了,企業即使來了也不怎麽組織活動,行業不景氣的跡象很明顯。”
事實是,自從2011年4月銷售額增長出現拐點以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已經持續27個月(截止到今年上半年)下滑,超過預期。
產能過剩壓力山大
10月16日在北京召開的全球工程機械產業大會上,企業家大佬們討論最多的話題就是“產能過剩”。
“工程機械行業還是以傳統製造業為主,全球整體存在產能過剩。落到中國,當經濟增速低於兩位數時,就會出現產能過剩。”在大會上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坦言全行業麵臨產能過剩的困難。
“目前整個行業最擔心的,就是產能過剩的問題。”老張說,“這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產品,例如,挖掘機全國產能可達到60萬台,但2012年全年的總銷量還不到12萬台,而2015年預計也就15萬台左右。”
產能過剩影響了價格,進而影響企業的運營,減少了營收,攤薄了利潤,成為壓在各大設備生產廠家心口上的一塊巨石。
目前,13家工程機械類上市公司2013年三季報已經披露完畢,萬得資訊數據顯示,13家公司的營業總收入為1139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9%,淨利潤(含少數股東損益)比去年同期(調整後)下降了48%。
“工程機械寒冬裏,企業都在比誰熬得更久,有些注定是要被凍死的,也許(死掉的)不是整個廠,而是某些產品線、某些分廠、某些辦事處和某些代理商。”老張表示。
人員大量離職?
在過去10年,如果要給“中國速度”評選一個“最佳代言人”,恐怕非工程機械行業莫屬。
10年前,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僅有400億元規模;而10年後的今天,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則以10年擴容10倍的成長速度,達到4000億,成為世界最大且最重要的工程機械市場及產出國,即使在全球經濟衰退的陰影下,2011年,仍然突破了5000億元。
曾經風光無限的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何以走到今日?
受益於經濟快速發展、固定資產投資高增速和房地產繁榮,過去10年這個行業一度是中國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2011年前後,在4萬億投資的刺激下,工程機械製造商紛紛擴充產能,行外企業也開始進駐工程機械行業。2010年,先後有四川五糧液集團投資13億元,成立了四川宜賓普什重機有限公司;國內造船巨頭之一的熔盛集團也宣布投資60億元成立安徽熔安重工工程機械公司。
然而,2011年之後,受下遊需求低迷和產能過剩雙重影響,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開始集體走下坡路。
老張說:“都是粗放的產能擴張惹的禍,四萬億的瘋狂,讓很多製造企業高估了市場容量而瘋狂擴產。代理商們賒銷又提前透支了市場,四萬億過後,就遭遇了‘裸泳’的尷尬。”
與此同時,位於行業神經末梢的代理商們,通過低首付賒銷,給製造商們傳遞了需求旺盛的不準確的市場信息,直接導致製造企業們錯判形勢,瘋狂擴產。
信用銷售的並發症是應收賬款的增加,企業資金壓力山大。今年三季報顯示,13家公司第三季度末的應收賬款總額為85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6億元。
目前,效益的下降使得很多企業已經收縮工程機械業務,人員大量離職。《中國經濟周刊》調查了解到,在減員方麵,很多企業“創意無限”。“有的企業搞競聘活動,將你從崗位上拉下來,安排兩三個你不想去的崗位,讓你選擇,不同意就直接協商解除勞動合同。還有的企業讓員工自己填寫《停薪留職申請書》,來規避法律上的風險和應承擔的經濟責任。”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轉型自救之路
也許工程機械行業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開辟新的“戰場”是當下工程機械大佬們正在考慮的事情。
“過去我們的企業崇尚大國重器,習慣整機掙錢,現在是時候關注服務和配件了,也許不起眼,但盈利是關鍵。”一家行業龍頭企業戰略規劃部負責人李女士透露。
調查了解到:在國外成熟市場,整機銷售利潤占整體利潤約30%,後市場可貢獻約70%的利潤,而在當下的國內市場,整機銷售利潤占整體利潤約70%,甚至更多。
“目前很多機械企業麵臨的瓶頸主要是渠道問題,國外市場競爭激烈,國內市場又容量有限,轉戰售後服務市場不失為一個良策。”李女士表示,“如果把視野放得更開闊一些,也可以通過效仿國外工程機械巨頭,開辟新的業務領域。”
卡特彼勒,這家以生產挖掘機聞名的“巨無霸”企業涉足戶外服飾,主打時尚和耐用風格。2013年,卡特彼勒還推出一款安卓智能手機,號稱最堅固手機,工程機械元素十足。
日本工程機械製造商日立同樣致力於家用電器、電腦產品、半導體等產品的研發和生產,而韓國鬥山重工擁有世界排名第一的海水淡化工廠。
“大浪淘沙,行業整合至少還需要3~5年時間。最終留下來的,一定是創新和社會責任兼顧的企業。”李女士說。
不過,也有人並不看好工程機械行業的未來,11月初,老張的一位朋友,一家工程機械企業的老板,感覺看不到出路,就把價值上百億的廠房、設備、樣機、車輛、、團隊一起打包,白菜價2億就甩賣了,並且發誓絕不再涉足工程機械行業。
老張並不認可這種做法,相反,他仍然打心底裏熱愛這個多難的行業:“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民族品牌的進步是明顯的。民族的複興和國家的強大,是要靠這些重工行業打底的,底子厚實了,才能去做其他的事,也期待更多人理解、支持這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