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告別霧裏看花 新藍圖蘊含投資主線
環保、基建、消費或現良機
隨著中央新型城鎮化工作會議召開,全國新型城鎮化規劃有望靴子落地。市場預期此次會議結束後,地方新型城鎮化規劃將密集出台。
業內人士指出,新型城鎮化規劃將更加重視差異化發展,以城市群帶助推城鎮化;戶籍改革與農地流轉將成新型城鎮化重頭戲。部分券商認為,城鎮化將 帶來園林、環保、城市管網、軌道交通、智慧城市、建材、文教等方麵的投資機會。投資者短期應關注智慧生態城市建設和公共服務擴容帶來的機會,中長期可關注 以戶籍改革為核心、“市民化”成本分攤機製釋放的中長期消費紅利。
各地差異化取向漸顯
我國城鎮數量眾多、條件懸殊,各地的新型城鎮化規劃將更加重視差異化發展,在戶籍管理、城市規劃等方麵有望出台具有針對性的政策。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麵放開建製鎮和小城市落戶限製,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製,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製特大城市人口規模。
目前,已有部分地區提出了分類發展的思路。安徽省近日出台了全國第一個縣城規劃標準,將全省56個縣城分為衛星城市、縣級中等城市、特色小城市 三類,衛星城市要與中心城市一體化發展;縣級中等城市要發展壯大,成為新的增長極;特色小城市要以環境優先,彰顯特色。廣西則以土地差別化政策助推城鎮化 發展,結合自然生態景觀、挖掘曆史文化傳統開展重點和特色小城鎮建設。
中信證券指出,到2020年中國城鎮化率預計達60%,將基本建成以陸橋通道、沿長江通道為兩條橫軸,以沿海、京哈京廣、包昆通道為三條縱軸,以軸線上若幹城市群為依托、其他城市化地區和城市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城市化戰略格局,17-19個重點都市圈將承載大部分人口。
多地已先期規劃城市群帶,為城鎮化搭建框架。重慶市將打造三大城市綿延帶——成渝長江城市綿延帶、北部城市綿延帶與南部城市綿延帶,建設大中小 城市梯次合理、功能互補、發展協調的大都市連綿帶,使城鎮化過程與工業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緊密融合。安徽近日提出,加快皖江城市帶、合肥經濟圈、皖北 城鎮群城鎮化步伐,到2020年基本確立以三大戰略格局為支撐的國土空間開發新格局。
戶籍與土地成重頭戲
推進新型城鎮化要“以人為核心”,土地改革提升農民財產權利與戶籍製度改革背後的城鎮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重要的著力點,戶籍改革與土地改革將成為重頭戲。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數據中心發布的中國城鎮化調查報告顯示,非農戶籍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為27.6%,近20年農轉非比例增長了7.7個百分點。報告指出,戶籍製度一直以來都是束縛農民流動、阻礙城鎮落戶的製度性壁壘。
戶籍製度與土地製度的改革是相輔相成的關係。發改委城市與小城鎮發展中心副主任喬潤令指出,如果土地製度得到創新,土地、宅基地的流轉能帶來相應收入,部分農民就會選擇在城裏買房和定居。
戶籍與農地流轉也是地方推進新型城鎮化的突破口。從各地的城鎮化實踐中可發現,戶籍製度改革在多地已全麵推開。四川已製訂出台《關於服務新型城 鎮化建設改進戶政管理工作實施意見》,全麵啟動新一輪戶籍製度改革,鼓勵脫離農業生產的農村居民入戶城鎮、鼓勵失地農村居民入戶城鎮、推進農村居民集中居 住轉為城鎮居民;安徽提出,將深化戶籍製度改革,消除城鄉戶籍壁壘,有序放開落戶條件,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福建石獅提出,將深化戶籍製度改革, 解決“人戶分離”問題,實施統一的居住證製度,逐步推動就業、教育、醫療、衛生、住房、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向居住證申領人群全覆蓋。
土地改革則多采取試點推進的辦法。福建省在石獅市啟動新型城鎮化試點工作,提出將陸續推動部分具備條件的區域開展不同主題的新型城鎮化試點,農 民工重要聚集地開展農民工市民化試點,產業化程度較高的縣市開展產城融合發展試點,山區縣市以發展現代農業、開展土地流轉、建設重點生態功能區等為主題開 展新型城鎮化試點。海南已經在三亞等地開展農村土地產權製度改革與建設試點,探索集體土地交易平台建設、旅遊景區周邊農村集體土地流轉和利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