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東莞港航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節點——統計至11月份,全市港口貨物年吞吐量累計首破億噸大關(為10008萬噸),預計全年可達1.1億噸。虎門港成為全省繼廣州港、深圳港、湛江港之後,第四個跨入億噸大港行列的新星。(根據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全球港口發展報告(2012)》,2012年我國億噸以上港口29個。)
虎門港自開發建設以來,充分發揮地處廣州—東莞—深圳—香港城市發展軸帶的中間和珠三角經濟區中心位置,握東江和珠江水道出海之咽喉,背靠外向型經濟發展最活躍的珠江三角洲東北部的地理區位優勢和優越的經濟集聚優勢,完善集疏運體係,健全物流網絡,發展配套服務業,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土企業物流成本,提高進出港貨物通關效率,港口吞吐量節節攀升。2002年至2013年,實現貨物吞吐量年增長率達19.08%,從2002年的1611萬噸,到2010年突破5000萬噸,用了8年時間;從5000萬噸,到今年突破1億噸,僅用了3年時間。2013年1-11月,虎門港港口貨物吞吐量累計完成10008萬噸,同比增長19.73%;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累計完成1890萬噸,同比增長0.86%;集裝箱吞吐量累計完成173.52萬TEU,同比增長36.25%。
作為國家一類口岸、海峽兩岸首批相互開放的63個大陸港口之一的虎門港,已成為東莞市打造珠三角新興物流城市、實現高水平崛起的重要平台。 目前,虎門港共有碼頭98座,泊位201個,其中萬噸級及以上泊位23個,年設計通過能力9287萬噸,集裝箱碼頭、油氣碼頭、液體化工碼頭及散雜貨碼頭等碼頭泊位種類齊全,其中,沙田港區5#-8#多用途泊位、海昌煤碼頭、新沙南作業區2#3#散雜貨泊位、九豐LPG碼頭、中海油油品碼頭、東洲國際化工碼頭等13個深水泊位已相繼建成投產,使港口的通過能力和現代化、專業化水平得到了較大提高,不斷滿足大型化、專業化船舶靠泊需求。
隨著虎門的發展,東莞的水路運輸能力也不斷提升。現全市共有船舶350艘,主要為散貨船、油船、集裝箱船、一般幹貨船及自卸砂船,總運力達88.17萬噸。其中,單船載重噸為1萬噸及以上的船舶有11艘。
未來5-10年,虎門港的總體目標是打造成為珠三角地區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功能齊全、產業集聚、服務本地、輻射華南的大型現代綜合性港口。為保障虎門港快速發展態勢,東莞市交通運輸部門表示,將進一步完善《虎門港總體布局規劃(2011-2020)》,強化規劃調控,引導行業健康發展;結合深莞惠一體化以及落實《穗莞合作框架協議》工作的推進,加強與周邊港口城市的區域合作;拓展港航業發展空間;加快碼頭工程建設,確保“十二五”期未,實現港口年設計通過能力超億噸的目標;倡導港航綠色發展,推廣節能減排,嚴格執行碼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同步建設環保設施,保護好水資源環境;健全港航管理機製,強化動態監管,建立依法、有效、規範的港航市場監管機製,打造公平的營商環境;堅持多管齊下,加強對港航企業的安全監控,夯實港航安全基礎,推進港口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