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年僅19歲的王鳳升進入徐工成為一名普通的售後服務維修工。三十五年後,沒有了當年拿著小本子記筆記的年輕小夥,卻多了一位頭發花白、背微馱、卻依然激情澎湃地為新員工講解疑難問題的老師傅。
三十五載售後路,鋪就一生徐工情
年近花甲,走遍天下
從風塵蒼茫的戈壁沙漠到巍峨險峻的巴山蜀地、從滴水成冰的塞上北國到酷熱潮濕的煙雨江南、從人傑物華的祖國神州到人地生疏的異域他鄉,隻要有徐工產品的地方都有王鳳升堅定的腳步。三十五年間,他走過伊拉克、印度、肯尼亞、坦桑尼亞、埃塞俄比亞等等,如果計算起王鳳升這三十五年所走的路,至少可繞地球好幾圈。1999年,王鳳升按照公司安排前往伊拉克進行售後維修工作。當時的伊拉克是危險的前沿,在一個站著都讓人汗流不止的炎炎夏日,維修時他卻能在車底下一蹲就是兩個小時。當他將機器重新運作後,在場的所有人都為他感動。他卻因為中暑再也頂不住身體的疲勞暈倒在了地上。醒來後看到眾人焦急的目光,他卻淡然地笑著說:“我沒事,機器怎麽樣了?”用王師傅的話說,白天再苦再累都不怕,怕的就是在晚上。聽著遠處的槍聲、看著陌生的環境,對家的思念便湧上心頭。
“衝鋒槍”、修理箱、“平安果”的充實與幸福
屬於售後服務部“機動班”的王鳳升,維修電話就是他的衝鋒槍,隻要一響,哪怕是他剛剛邁入家門、哪怕是大年三十全家等著他吃個團圓飯,他卻必須拉著那個終日不離手、還帶著體溫的修理箱踏上新的征程。而他的家人早已習慣了這樣的事情和重複多年的動作。於是在每次臨行前,老伴兒總是給他放上兩個蘋果,希望他在外麵平平安安。而王鳳升也總是樂嗬地帶上“平安果”、裝好“衝鋒槍”、拎起修理箱急速上路。2005年,有位河南客戶購買了一台10噸隨車起重機,由於操作失誤導致設備出現故障在工地上停機,這一停機一天就要損失上萬元,工期也會因此延誤,客戶十分著急,王鳳升接到服務任務後連夜出發,到達工地已是深夜12點多。看到客戶一臉的焦急與期盼,他二話沒說立刻對機械進行搶修。4個小時後,天邊露出黎明的曙光時,車終於修好了,客戶看到滿身油汙在機器旁睡著的王鳳升時,激動緊緊的握著他沾滿油汙的雙手,連聲稱讚:徐工人,果然名不虛傳,真棒!多年來,衝鋒槍、修理箱、平安果變成了王師傅走到哪裏都不變的簡單行李,也成了他不可缺少的“三件寶貝”。
變主動為被動,滿足客戶超值需求
都說服務工作最累最苦,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但是王師傅卻始終急客戶之所急,甚至很多事情都想在客戶前頭,主動為客戶服務。一位廣東用戶購買的兩台隨車起重機出現故障,在當地一直沒有修理好,王鳳升趕到後及時的排除故障,並為他講解使用與保養原理,糾正他使用中的錯誤,以避免故障的發現。為了表示感謝,用戶給他買煙、請他吃飯,都被他一一拒絕了。回到單位後,王鳳升心裏還是掛念著這位用戶,於是經常利用手機給對方聯係,交流產品性能及操作要求,由於雙方各持方言,語言的障礙使每次交談都需要半小時以上,昂貴的長途加漫遊費都是他自己買單。同事們問到,王師傅卻認真地說:“用戶用得好,將來好的口碑越來越多,咱公司不就越做越好了嘛!咱的徐工夢每個人都要出力啊!”樸實的話語背後是王老師傅一顆金子般的心。
樹人有方,共築徐工夢
王鳳升不僅自身技術精湛,還把自己的技術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他人。針對青年技術人員缺乏實踐知識的現狀,他常帶把自己多年來實踐積累的豐富經驗與他們分享,幫助他們盡快的熟悉並掌握機械原理,提高現場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他在服務過程中注意收集客戶經常反映的小問題,並及時向質量管理部門反饋,以避免設計中出現類似的問題出現,有效杜絕質量隱患。他經常對大家講,現在的市場競爭靠的是產品質量和售後服務,一線的工人把產品保質保量的生產出來,我們就要不折不扣的完成好售後服務工作。王師傅還特地叮囑青年員工:“我希望把我所有的知識都教給你們,我老了,徐工的未來要靠你們啊!”
如今,年近花甲的王鳳升依然馳騁在世界各地,衝鋒槍、修理箱、平安果是他唯一不變的簡單行李。金色的黃昏下,我們看到一位老人高大而堅毅的背影,向著共同的徐工夢,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