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麵:行善助人公益心
山東臨工“十佳好司機”
翁海東在部隊時曾參加過抗洪救災和義務獻血,退伍後他購買挖掘機開始創業,每到春夏之交,他依然按照在部隊時慣例,前往獻血點義務獻血。翁海東來自郭明義所在的鞍山,在郭明義的影響下,這個城市的人已經把義務獻血當成一種習慣,所以翁海東並不覺得獻血有什麽特別,今後他還會堅持下去。
包建強有三個堂兄弟(或表兄弟)相繼購買了裝載機,在家中長輩的帶領下,走上了工程機械創業之路。2012年5月,甘肅岷縣遭遇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災害,山東臨工組織防汛特戰隊深入岷縣救災,包建強四兄弟踴躍報名,帶著四台嶄新的裝載機加入特戰隊並成為絕對主力,他們清除河道和公路上的淤泥,解救被衝散的車輛,幫助村民清理倒塌的房屋,四兄弟連續奮戰近一個星期,圓滿完成了救災任務,而他們和四台裝載機都變成了泥球。
“5·12”汶川大地震時,賈社紅剛買了新設備,每個月要還兩萬多的貸款,手頭很緊,但聽到募捐的消息,就把身上僅有的300塊全捐了。當他手頭寬裕的時候,時常接濟一下街坊四鄰,遇上紅白喜事也肯出力,曾為一位孤寡老人半喪事出過上千元;在工作中,遇上雇主經濟條件不好或家庭壓力大的,他就少收點錢或幹脆不收費,給點油錢就行了。
不想做好人的司機不是好司機。他們崇拜道德模範,能夠接受現代公益理念,卻不是現代意義上的誌願者,他們沒有改變世界的遠大目標,但在在日常生活中,依然發自本心地做了很多善事。例如梁舟嚴給村裏人捐過款、楊興武參加過抗洪救災,孟令永酷愛綠化,他組織了一批司機朋友,每年都到郊區植樹造林,已經連續進行了三年,今後還要堅持下去,而有空的時候,他也經常開著裝載機幫園林工人植樹,老孟說這純屬個人愛好。
另外有些人雖然不涉及公益,但卻為他人提供了更大幫助。例如唐杏雲因為廣收門徒,在長沙一帶儼然已成為工程機械“總教頭”級的人物,開挖掘機或裝載機的司機們沒有不認識他的;而李程程雖然年輕,現在也開始帶徒弟,這次拿了裝載機組的冠軍,他最得意的就是回去又能向弟子們炫耀了。
這就是勞動者最原生態的真善美,簡單、淳樸而又珍貴。
他們擁有一顆沒有公益標簽的公益心,這就是正能量的根基和來源。
在“中國好司機”活動過程中,上麵這些“有故事”的人,像磁石般吸引著媒體和廣大學員的關注。這次活動打造了一個平台,讓平時默默無聞的操作手站在聚光燈下,而“十佳好司機”通過技能與道德的雙重考核脫穎而出,能夠在更高的平台上表現自己。隨著講述的深入,就會發現他們本性善良,都有一顆赤誠淳樸的公益心。每當災難來臨,或他人遇到難處時,他們經常會挺身而出,而手中的工程機械也使他們比常人擁有更大的力量,尤其在搶險救災、挽救生命財產中,往往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國好司機”活動攜手全國道德模範、雷鋒傳人郭明義,成立“郭明義愛心團隊山東臨工分隊”,在貫穿大江南北的14站活動中,學員們紛紛踴躍報名,加入這個由郭明義創辦的公益組織。在他們眼中,老郭曾多年從事和工程機械相關的職業,不但是同行與榜樣,也代表了這個行業的榮耀與高度。在高級訓練營中,大家統一聽取郭明義事跡公益講座,很多人是眼含熱淚聽完的。“十佳好司機”有四人來自東北,對郭明義的事跡耳熟能詳,其他人也對郭明義欽佩不已。當10人登上領獎台,被要求喊句口號時,他們喊出的是郭明義的口頭禪:“幫助他人,快樂自己!”
“咱們達不到郭老師的境界,”賈社紅說:“但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願意捐出一點或幫別人一把,為子孫後代積點福。”
“中國好司機”和郭明義事跡是一次洗禮,對包括“十佳好司機”在內的廣大學員、山東臨工員工、經銷商及關注此事的社會公眾來說,從了解到感動,從感動到行動,潛移默化的影響,將在今後的生活中賦予一份公益心,心與心相通,源源不斷地傳遞著正能量,流動著行善助人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