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靠幾個項目、幾個獨立的技術無法支撐企業長期發展。向文波表示,重要的是三一組建了一個“工程機械技術創新平台”,這種創新組織的管理行為,是企業從戰略層麵,係統地謀劃技術創新。
1998 年,三一重工啟動實施“工程機械技術創新平台建設”,累計投入資金50多億元。平台體係包括“創新基地”、“創新機構”、“創新聯盟”三個硬件平台,“管理係統”與“創新文化”兩個軟件平台。軟件平台與硬件平台相互支撐。
該平台的建設在2011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由單項技術創新走向係統性創新,三一的“軟實力”提升了,企業持續創新能力也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創新引領創造
從混凝土機械領域可應用於施工的86米最長臂架泵車到3600噸世界最大噸位履帶起重機,再到200噸級的亞洲第一挖掘機,三一創造了工程機械行業一個又一個第一。新技術的運用不斷創造新的記錄,改寫曆史的同時也帶領了行業進步,三一也成長為中國最大、全球第五的工程機械製造商。繼三一之後,眾多企業也開始了超長臂架泵車、大噸位起重機械等的研製並取得顯著成績。
創新很難以利潤來衡量,很難去計算它花了多少錢,也沒有一個模板去計算它要經曆一個什麽樣的過程,但是管理創新、組織創新、技術創新,加起來就是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和盈利能力。三一重工研發投入大概占銷售額的5%~7%,而世界一流的工程機械企業也不到4%的水平。
向文波說,當前全球製造業格局發生了重大改變,中國製造業總量占據全球第一的地位。我們已經是製造大國,但還不夠強。在全球開放競爭的大環境下,隻有以創新引領創造,通過創新使企業轉型升級,才能真正實現製造強國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