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常林集團積極轉變發展觀念,實施“以國際合作為依托,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以核心技術突破為目標”的發展戰略,努力打造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基地,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扶拖拉機製造基地、國內高端液壓件配套商和高端智能農業裝備生產基地,入圍“中國機械工業百強企業”。
一、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實現大項目落地和核心技術突破
一是集團自主研發的高端液壓件項目,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了核心技術突破。項目總投資26億元,係“山東省重點建設項目”。常林集團憑借高精度鑄造產業優勢,聘請瑞典、德國和日本的專家,結合自身研發,經過科研攻關,在雙金屬燒結、滑靴扣壓等方麵實現了國內領先,在電比例控製、關鍵材料等技術瓶頸方麵取得了突破,共獲13項發明,填補了工程機械液壓件的國內空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部分指標超過市場主流產品。
中國液氣密協會組織中國工程院院士、科研院所、行業專家等對常林中川高端液壓產品的鑒定結論為:產品在國產化關鍵技術應用方麵取得了突破,填補了國內空白,已達到市場主導產品國際先進水平,已逐步掌握其核心技術,已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條件,這是中國液壓行業裏程碑式的事件。目前,產品已成功推向市場,部分產品已經替代進口。
李克強總理在部分省區經濟形勢座談會上談到,“在創新驅動方麵,有機械行業的企業在液壓方麵有突破,緩解了我國工程機械的瓶頸製約,這就是通過創新推動經濟發展的實例。”總理對液壓行業創新發展的肯定,堅定了我們繼續進行科技創新的信心和決心。
二是與意大利賽邁道依茨公司合作的高端智能農業裝備項目,實現傳統農機向高端智能化農業裝備提升。該項目由常林集團和產品銷售量居全球拖拉機製造業企業前四位的意大利賽邁道依茨法爾公司合資建設。項目堅持新工廠建設與生產經營同步運行,完成了16種新產品的研發設計和量產,通過了35種機型的部級推廣鑒定和5種機型的可靠性試驗。項目達產後可年產大馬力高端拖拉機6萬台、聯合收割機和CVT變速箱2萬台。2013年該項目產品已完成銷售8600台,市場前景良好。
二、堅持“三元”管理模式和科技創新相結合,不斷增強發展動力
一是始終堅持“三元”管理模式。精益生產、人力資源和信息化是常林始終堅持的“三元”管理模式。聘請日本山本久男、深圳零隙等精益管理和谘詢機構,結合人力資源開發和企業信息化,以科技創新為統領,有效實施三者的深度融合,為企業發展奠定了管理基礎。二是不斷加大投入,加快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管理層非常注重對科技研發的投入,不斷增強科技成果的轉化能力,科技經費占年銷售收入的5%以上。三是大力引進海內外高端人才。近年來,常林共引進海內外高端人才350人,聘請德籍華裔博士鍾默先生為集團總裁,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曾廣商院士為“首席科學家”;哈工大博士生導師、仿真學研究專家劉明教授為“首席專家”,並從日本、德國、法國、瑞典等國家聘請專家170人次,引進海外智力項目70項,解決技術難題130餘個。四是發揮科技創新平台作用,增強科技創新核心動力。依托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博士後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平台,在引進先進技術的基礎上開展集成創新,發展企業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堅持做到開發一代、儲備一代、預研一代。2013年獲得發明15項,主持編寫了7項行業及地方技術標準。公司將繼續搭建創新平台,全力申報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三、依托“產學研”深化國際科技合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近年來,常林先後與浙大、哈工大、山大等高校聯姻,在液壓件關鍵材料及零部件試驗台等方麵進行合作。與西安618所等科研院所簽署《產學研合作協議》,通過建立聯合實驗室等形式,進行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推廣應用;先後與意大利賽邁道依茨、德國Hofer、道依茨、特威泰克公司以及日本4S公司等國際行業巨頭建立了科技合作關係,在德國、日本設立了研發中心,實現了國際前沿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創新。集團實施的“35MPa液壓主件核心技術聯合研究”項目,成為全市首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重點支持的項目。“50噸及以上挖掘機成套液壓係統研製和應用示範”課題列入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目前正在積極實施推進中。
下一步,常林集團將繼續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以市場為導向,加強與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和國際知名企業的產學研合作,在延伸裝備製造業產業鏈以及做好產業鏈協同配套等方麵實現跨越,為推動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