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大中塑膠製品有限公司,訂製一台A係列3噸內燃叉車,另要求‘起升組件三級、4.5米門架、高位排氣’”。“該係列叉車的標準規格是‘起升組件二級、3米門架、低位排氣’,這筆訂單屬於‘標準叉車加非標準配置’的個性化叉車。”10日上午10時,杭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管理部部長助理方永飛,正在電腦上處理一筆新訂單。
“現在隻要進入杭叉公司的電子商務平台,廠家就可以定製最符合自身需求的個性化叉車。”杭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部長任海華介紹。
杭叉總裝車間流水線
“最遲一個禮拜可發貨”
方永飛所在的辦公室,靠窗兩台傳真機靜悄悄。從前它們可是這裏最忙的“家夥”。“訂單靠它們發回總部,一台傳真機一天換紙四五次。現在一周都不用換紙。”方永飛說。
變化,出現在杭叉采用EC(ElECtronic Commerce)電子商務平台之後。“EC係統的使用,讓從前被動生產轉變為主動提供個性化產品。”任海華介紹,EC係統中,公司將產品模塊化,分成不同係列,每個係列下麵都有可選擇的定製項。
EC係統還帶來內部生產流程的改變。從前是“分公司簽好的訂單傳真到銷售管理部門,工作人員手動錄入訂單信息,再遞交到製造部編製生產計劃,當計劃下發車間才開始生產”。一套流程至少兩天,需經研發部門評審的項目,還會拉長。且訂單參數靠人工錄入,疏漏難免,產品不符合客戶需求的現象常有。
而現在,客戶隻需“網上提交訂單”,之後經銷售管理部門初步審核後,當日即提交製造部,最遲第二天排入生產計劃。訂單提交後,若是標準產品且有存貨,當天可直接發貨;若是標準產品但有少量非標準要求,通過對庫存產品進行修改即可滿足,那麽2到3天發貨;如果是比較複雜的非標準產品,大概一個禮拜發貨。“客戶還能通過互聯網實時追蹤訂單狀態。”
2013年,杭叉集團年產叉車7.6萬多台,其中個性化定製的叉車占到70%。
庫存資金占用下降30%
輕擊幾下電腦頁麵,任海華就輕鬆調出近兩年的訂單量:2013年1月1日到2月27日,內銷量6103台,外銷1790台;今年1月1日到2月27日,公司內銷量達到9168台,外銷2087台。“增長明顯,與公司生產效率提高很有關係。”他說。
經測算,從2009年開始使用ERP和EC係統到現在,杭叉叉車交貨周期縮短了一半,庫存資金占用下降30%,訂單執行錯誤率下降90%左右,且從年產量3.7萬台增加到7.6萬台,車間調試人員數量沒有增加過。
對傳統製造業來說,常常麵臨生產發貨時間長、原材料庫存積壓嚴重、現金流不充裕、市場反應慢等問題。“這些問題杭叉都經曆過。而如今,發貨快庫存就少,現金流也充裕,與市場溝通暢通,市場反應也快了。”公司董事會秘書王阜西說。2013年杭叉叉車銷量占中國市場近1/4,占全球市場約7.6%。
工業品定製大勢所趨
如今,定製家電、定製汽車,已並不新鮮。像工業設計發達的日本,企業會準確地定義目標市場和人群,再整合各個專家團隊進行原型開發,之後將開發出的原型參數化、模塊化,最後進行產業發展。
業內人士指出,所謂模塊化設計,就是指在對一定範圍內不同功能或是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規格的產品進行功能分析的基礎上,劃分並設計出一係列功能模塊,通過其選擇和組合構成不同產品,以滿足市場不同需求的設計方法。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係博士生導師向東曾舉例說,某外資品牌微波爐企業僅用40個模塊就能生產出200多種變型產品。
“當前杭叉所做的模塊化設計,與工業定製階段的更高要求還有差距,利用好互聯網平台,在大量收集用戶需求的基礎上,叉車模塊化設計會更加成熟。”任海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