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廣西威翔機械有限公司是廣西柳工股份公司與五菱集團合資的公司,於2013年12月掛牌成立,主要業務是生產出口工程機械豪華機型駕駛室。由於雙方企業文化存在差異,公司管理層借鑒雙方母公司的管理經驗,摸索出了一套適合該公司運行的管理方式,實現了各項業務的良性發展。
廣西威翔機械有限公司散記
威翔公司在哪裏
“下午我們去威翔做培訓你去嗎?”
“威翔在哪裏?”
“就在原來薄板件廠那。”
“哦,我去。”
這是我與主管的兩句簡單對話。但裏麵透露出了一些這樣的信息:威翔於我是陌生的,但原來的柳工薄板件廠於我卻是熟悉的。到一個熟悉的地方去看一個新組建的合資單位,怎麽來說都會或多或少地有一點吸引力。
原柳工薄板件廠從某種意義上說,可看成是如今威翔公司的“前半生”,後因該廠與五菱的一個廠合資,組建成了如今的廣西威翔公司。其公司離柳工總部大門不過200來米,雖然舉步之遙,但平時沒什麽事,基本也不會去那。這次前往,也想順便去看望一下幾位熟悉的作者。
進了大門,院子、大樓、走廊護欄上的花台,樓前的兩棵蘭花樹,再熟悉不過了。初秋時節,正值花開,滿庭芬芳。站在樹下,想起多年前在這棟樓上班的時候,每到花開的季節,工間小憩時,會有人拿來竹杆,朝樹上敲打,那些快凋謝了的花兒,使會紛紛落下,然後眾人就在樹下拾撿花朵,每有花朵被打落下,下麵就會發出一陣狂喜。 但這些快“過氣”了的花兒,很快就像一個氣色衰敗的女子讓人失去了衝動的興趣,於是有人發明了“鉤花”的工具,用鐵絲在竹杆頭做了一個鉤花夾,看準哪朵花好,就把它鉤下來,很快樹上那些風華正茂的蘭花就被洗劫一空。有人用這些花串成項鏈、手鏈、耳墜、胸墜、或直接插在束發裏,走到哪裏哪裏香。我也拾得幾朵,放在辦公桌上,看著它們玲瓏可愛的模樣,也會自我陶醉一番。
而今樹長粗了,長高了,長大了,人們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欺負它了,茂密的闊葉也都在昂首挺胸地用身體保護著那一樹的白精靈,員工們已經學會了把對花的喜愛,轉變成了對樹的愛護,因為大家已經意識到,隻有這樣,它釋放出來的芳香才會更加宜人,更加持久,更加健康向上。
進到二樓的會議室,那裏已經集聚了一屋子青一色的年輕人,吮吸著那些朝氣蓬勃的氣息,讓我有一種恍如隔世之感。我喜歡並敬畏於這種氣息,它為我騰出了一點差距的空間,又讓年屆半百的我淺嚐了一點忘年的自在。
柳工機械報的三版編輯田雲正式為新寫手們培訓。隨之在簡短的交流之後,威翔公司書記彭盛和青年骨幹楊妮便準備帶領我們去參觀南、北兩大廠區。
記住作者名字和文章
下樓時路經威翔公司技術質量室,我就開了點小差鑽了進去,猜想自己熟悉的一個作者師小花可能會在裏邊,我得去跟她打聲招呼。果然,她見我後就迎了上來。短暫的相遇,雖然隻是匆匆小聊幾句,卻令我感到格外親切和高興,像完成了一項使命。想起那一次到鑄造,本打算順便去看一下那個另類青年唐雄鷹的,無奈人家已被柳工技術研究院“挖”走了。有人說他被挖走與我也有關係,誰讓我寫了一篇“另類青工紅又專”的文章對他進行宣傳,之後又被全國的60餘家網站紛紛轉載呢?人家紅了,便往上去了唄。真是扯淡!其實他的“好運”完全來自於他本身的出色表現和他對業務的刻苦鑽研。當然不管他在哪,我都會祝他一路順風。
小花是我喜愛的作者之一,印象最深的是她寫的那兩篇與生命有關的文章,一文是《致遠去的青春》,寫一個功課很好的高中同學,大學畢業後分到某礦業公司工作,後來不幸遭遇礦難,她通過種種追憶表達了對同學的懷念和之情,為一個鮮活的生命突然遁世而表示惋惜。另一文《銀河最亮的小星星》則是為一群不幸的孩子而作的,2011年11月16日的那一次特大交通事故就發生在她的家鄉甘肅省正寧縣,一家小博士幼兒園校車與一拉煤大卡車相撞,導致20多人遇難,40多人受傷,她為失去這些鮮活的生命而深感痛心。她的東西,有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
當然,除了小花,我還記起原薄板件廠的另幾位作者。在到構件車間參觀的路上,我不時向楊妮打聽他們的情況,如王皓潔、楊青鬆等;有些作者我隻是熟悉他們的名字,但不曾謀過麵,比如寫小品的賴燕萍、寫詩歌的黃長林等。賴燕萍的作品因為幽默詼諧,透出幾分獨特的個性,使我印象比較深刻,如《叔叔的綠帽子》、《我和小朋友們的友誼》、《假結婚真擺酒》等。楊青鬆極少的兩篇作品,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但兩篇文章的標題,我還能清楚記得,一文取名為《主任》,一文取名為《班長》,人物均來自車間,事情也敘述得平實,就是讀起來感到親切,就采用了,其中《班長》好像還獲了一個什麽獎,記不清楚了。王皓潔的《臘肉情》、《露天電影》、《山歌蕩漓江》寫得也是很不錯的,她身在一線,愛好讀寫,文字功底也比較紮實,去年職代會期間,柳工工會要表彰一批文協會員,工會小周讓我提供一份名單,我還特意推薦了她,希望她能夠把自己喜愛的寫作好好地堅持下去。
陪同我們參觀的楊妮主要是寫新聞稿的,罕見她有文藝作品。但她告訴我,她很喜歡副刊,會細讀裏麵的文章。正如我第一眼對她的判斷:她身上有一股書卷氣。我一向對那些透著書卷氣的文藝青年刮目相看,對楊妮自然也就多了幾分喜歡,真希望有一天能夠讀到她寫的作品,盡情地放飛心情,感悟、夢想。
來自最基層的夢想
走在高大寬敞的車間裏,我記憶的閘門也被打開。20多年前在這個車間裏發生過的一些事情,像電影般出現在眼前。那一年,作為軍工企業的廣西龍江廠剛從河池搬遷到柳州的時候,最先的落腳處是在柳州鏟車廠,這兒就是當年鏟車廠的廠房。但很快這兩廠又與柳州市建築廠重組成建機總廠。當時就在這個空曠的車間裏,職工們席地而坐,在聆聽吳國森廠長的演講,他當時就像一個救萬民於水火的拯救者,其激情澎湃的演講贏來了陣陣熱烈的掌聲。我清楚地記得他當時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想為大家創造一種什麽樣的生活呢?就是大家到市場上去買青菜,賣菜的說2毛一斤,大家就不用還到1毛8分了,這就是我想為大家創造的生活!”話音落下,全場掌聲雷動——那是他的一個夢想。那時人們的月工資收入普遍隻有幾十塊錢,不少農轉非的職工家庭,是一份工資要養好幾口人的。一斤青菜能省下的兩分錢,日積月累算下來應當是一筆不少的節流。然而這個過程來得太漫長了,吳國森廠長想要做的,就是盡快搞活經濟,讓大家盡早有好日子過。美好的生活誰不向往啊?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最終鏟車廠與龍江廠還是與建機廠分道揚鑣,一起並入柳工。
如今,當年的那些人,早就在柳工實現了吳國森廠長當年的夢想,甚至比當年的夢想還要遠大得多,不僅不會再為節省兩分錢與菜販斤斤計較,甚至連房子汽車也都私有了。看到昔日空蕩蕩的廠房變得如此整齊幹淨,井然有序,機器人像千手觀音占領其中,我明白,今天的威翔人有著更遠大的夢想,他們在向做事的過程要質量,他們在用高效的管理要發展,他們在用關愛的態度要人心。新成立的公司,大抵一兩年內看不見效益是常態,但威翔人卻在為“爭取年內贏利過100萬”而不懈努力。敢想,敢拚,激情又不失理性,成了今天威翔人的真實寫照。
威翔是柳工股份公司與五菱集團合資的公司,於2013年12月掛牌成立,全稱為廣西威翔機械有限公司,主要業務是生產出口工程機械豪華機型駕駛室,柳工裝載機所有駕駛室都是威翔生產的。該公司的大多數員工,來自原柳工薄板件廠及五菱一部分。由於原來兩家企業文化的不同,使得新組建的公司員工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員工隊伍的穩定,人員的調配,業務模塊整合,都成了擺在新公司麵前的重大課題。盡管萬事開頭難,但威翔的管理層卻能夠借鑒雙方母公司的管理經驗,摸索出了適合威翔公司的管理方式。他們關愛員工,穩定隊伍,同心協力,精益生產,建立起完善的製度流程,提高經營管理質量,經過幾個月的運行,加強了雙方文化的磨合,員工相處的融洽,實現了各項業務的良性發展。
北區寬敞的車間及廣場陳列著大量出口的工程機械豪華機型駕駛室。看得出,出口產品在技術質量方麵要求很高,許多“骨頭”都相當難啃,但威翔人一直迎難而上,追求卓越。
從北區廠房返回路上,頭頂飄過幾絲小雨,但天邊依然光芒萬丈,彩雲飄飛。我想這樣的自然景觀與威翔公司目前的發展狀態十分吻合。新組建的公司,多少都會麵臨一些困難,挑戰,不可能萬事如意,風調雨順,但雨過天晴,就是晴空萬裏。
這時我忽然想起之前在參觀結構件車間時,看到牆上有這樣一句話:質量不是檢驗出來的,質量是做出來的。是啊,威翔人從一開始就已經明確地把質量看成是企業的生命,這將預示著,威翔的明天將是光彩奪目的。(廣西柳工股份公司黨委工作部 劉劍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