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工集團驅動橋廠托架班“青年文明號”創建於1997年,2001年評為國家級“青年文明號”;今年,他們又獲得國家“示範青年文明號集體”的榮譽。一直以來,這支22人的清一色男青年團隊,以“兄弟”般的凝聚力,集思廣益,勇於創新,在工作崗位上演繹出了別樣青春風采。
柳工托架班:一專多能“兄弟連”
集思廣益搞技改
托架班的任務,是生產各種係列輪式裝載機托架。在工作中,這是一支富於創新、凝聚力很強的隊伍。班長李榮深感驕傲的是,2012年,全體組員齊心協力,摸著石頭過河,以創新之舉,完成了托架線的高效生產改造。
過去,一條托架線生產多個機型的托架,改變一個機型,就要更換相關的部件,這得花上半天的時間,頗費時費力。班組最忙的時候,一天24小時連軸轉生產,大家連周末休息的時間都沒有。忙則思變,班組決定摸索創建“加工島”,以提高生產效率。
建設“加工島”,需重新布局設備的位置。讓需求量大的機型,實現單一流轉生產,不更換機型,新增生產線,但場地規模不增加,這難度不小,是否可行李榮心裏也沒底。為此,他召集組員一起商討,每挪動一台設備,就共同討論由此帶來的影響,並給出解決方案。
經過近一年時間的改造,新托架線投入使用,生產效率令人滿意:一件零件平均流轉距離從過去的275.5米縮短至206米,原來最忙時需要42人的生產線,現在隻需要22人;日產量從270件提高到320件。此技改項目榮獲2013年度廣西裝備工業先進工藝、工裝及優秀設備改造成果一等獎。
九成組員“多麵手”
能夠集思廣益搞創新,這與班組成員熟悉托架線各崗位技術密不可分。
托架班有22名員工,有限的人力和高產的需求,讓大家平日忙得團團轉,有家的無暇顧家,未婚的沒空談戀愛。
很多班組都是一人一崗,倘若大家都是“多麵手”,互相都能頂替對方的崗位,這種緊張的局麵也許會有所緩解。李榮和組員們為此想出個好辦法:培養一專多能的複合型技工。
這樣一件長技術又省時省力的好事情,激發了大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班組成員經常利用班會進行技術經驗交流,並充分利用“老帶新”方式,提升班組整體技能水平。
如今,托架班九成隊員達到了這一目標,隨便放到哪個崗位都能勝任,偶爾缺個人手也不怕了。
生產過程安全第一。2009-2013年,托架班青年文明號連續5年開展“青年安全生產示範崗”活動,全麵推行區域安全管理。
經大家共同商議改進,新的生產現場環境舒適,物料擺放整齊,需要的工具都擺在隨手可得的地方,不僅消除了生產過程中的安全隱患,也成為其他班組競相學習的對象。
和諧團隊兄弟情
一直以來,托架班兄弟情深,幹活擰成一股繩。平日下班後,班長李榮經常召集大家一起小聚,暢所欲言,誰家有什麽事,大家都會盡力幫忙解決,這種氛圍其樂融融。
有一年,班組來了一個名叫強仔的大專生,專業知識出色,但性格有點孤傲,和其他隊員交流不多。作為一個和諧的團隊,組員們都很著急,不想讓任何組員孤立在外。李榮和組員們先後找他多次談心,但強仔愣是沒什麽改變。
於是,大家轉變做法,下班後一起喝點小酒,打羽毛球也把他叫上,趁機慢慢“同化”他。一次,強仔在外開車出了車禍,班組立即組隊去看望他,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問他有什麽需要幫忙的,他感動得熱淚盈眶。從那以後,強仔積極融入集體,還主動組織活動。
李榮說,托架班“青年文明號”一直是個團結協作的集體,“兄弟”情誼是班組情感的基石,會一直持續下去。(本文來自 南國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