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鐵建十八局集團三公司西安地鐵項目,有一位“美麗鐵建人”——雖然個子不高、職位不高,卻獲得了“西安市勞動模範”稱號,這就是“80後”農民工——趙學傑。
機械“土專家”
在修建當時亞洲最大的火車站——西安北客站時,趙學傑任土方隊工班長。該項工程工程量龐大,僅土方開挖就有100多萬立方米。
西安市勞模---十八局集團三公司西安地鐵趙學傑在一線施工
接到重任後,他立即帶領15個工友開始了戰鬥。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帶領全班人早起晚歸,爭分奪秒地搶產量,麵對麵交接班,空閑時加油,合理安排鏟位,量化考核,做到心中有數。為了保證設備的完好率,他認真執行點檢預修製度,精心維護設備,以養帶修,努力降低油耗,減少故障。他不怕苦、髒、累、險,不分晝夜盯在現場,餓了隨便吃點方便麵,渴了喝口礦泉水。在他的帶領下,土方開挖提前20天完成任務,為北站建設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他也逐步成長為機械設備的“土專家”。
西安市勞模---十八局集團三公司西安地鐵趙學傑(右一)在一線施工
有一次,大霧天氣,能見度不足10米,司機看不清前進的道路,無法行走,趙學傑就找來手電,用手電微弱的光亮指引機械到達作業現場。他教給司機一看、二聽、三聞、四摸的四字檢測法,保證機械隨時處於最佳安全狀態;定期對司機們進行安全知識培訓,增強司機的安全意識;積極挖潛增效,零部件壞了,能修的盡量修,機器有什麽毛病,他也一定要檢查到底,確保設備、工具、安全裝置始終處於良好的狀態。憑著這一係列的措施,幾年來,他和工友們為企業節約材料費和維修費近百萬元。
崗位“急先鋒”
隨著工程進展不斷加快,機械設備不斷增多,機械隊需要一個人來負責車輛調配,領導們不約而同地想到了趙學傑這個機械方麵的全才。“崗位變了,責任心不能變。”他對自己有著清醒的定位。
“西安市勞動模範”十八局集團三公司西安地鐵項目部趙學傑在檢修設備
2009年的一個夏天,正值施工大幹時期,但混凝土輸送泵車司機卻有事請假回家了。關鍵時刻趙學傑挺身而出,他帶領一名同事去現場,既當調度又當司機,一口氣幹了26個小時,2個泵車共打1800多立方米混凝土,大大提高了工程進度。
西安市勞模---十八局集團三公司西安地鐵趙學傑在一線施工
一次,泵車在工地上澆築承台時,不慎造成堵管,如果不馬上清理,輸送管就要報廢而且正打著的混凝土會出現接縫,後果不堪設想。緊急關頭,他毫不猶豫地頂著40多攝氏度的高溫鑽進了狹小的旋轉盤裏,拆卸清理並重新組裝輸送管。他一個人在蒸籠似的旋轉盤裏堅持工作了近兩個小時,直到修好了才出來,礦泉水喝了好幾瓶,出來時渾身濕透,像剛從水裏撈出來一樣。
盾構“排頭兵”
“有舞台,就要演好每一個角色。”2014年,他調到盾構施工掘進班任班長。盾構隧道在地下20多米,環境差,施工艱苦。但哪裏有困難,哪裏就有他的身影。在他的帶領下,掘進捷報頻傳。
2011年1月,盾構機首次側穿後衛寨立交橋。為了確保施工安全,樹立盾構人的信心,趙學傑身先士卒,連續36小時沒合眼休息,終於通過科學合理的組織實現了盾構機順利、安全穿過後衛寨立交橋。還有一次,盾構機突然沒法出土,土壓力迅速升高。項目部經請示業主和監理單位同意後,迅速啟動開倉檢查應急預案。由於前方情況不明,趙學傑主動請纓,參與進倉檢查。他和技術人員一起在狹小的空間裏呆了整整一天,到了下班時間,他仍然主動要求值夜勤,終於把問題解決了。
目前,在建的西安地鐵3號線於2014年10月份率先實現首個標段雙線貫通。項目部2014年度連續3次獲得地鐵公司季度施工生產及信譽考評“A級”施工單位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