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首頁 行業資訊 產品縱覽 機友會 招標信息 工程信息 每周話題 熱點專題 高端訪談 基建投資

中鋼協:後期鋼材價格將呈波動趨穩走勢

2015-07-24 10:14:20
中國路麵機械網-工程機械新聞中心
字體大小:

6月份,國內市場鋼材需求不旺,鋼鐵產量有所上升,鋼材淨出口量有所減少,市場供大於求矛盾未有改觀,鋼材價格繼續下行走勢。後期受需求形勢好轉及鐵礦石價格止跌反彈影響,鋼材價格將呈波動趨穩走勢。

一、國內市場鋼材價格繼續下行

6月末,鋼鐵協會CSPI中國鋼材價格指數為66.69點,環比下降3.63點,降幅為5.16%,較上月加大1.24個百分點;同比下降26.30點,降幅為28.28%。

二、國內市場鋼材價格變化因素分析

6月份,需求增長乏力,鋼鐵產量環比有所增加,鋼材出口量有所下降,市場供大於求局麵更為突出,鋼材價格繼續呈下降走勢。

1、宏觀經濟繼續承受下行壓力,鋼材市場需求不旺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6月份,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0%,比上年同期增速回落0.4個百分點;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11.4%,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5.9個百分點;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4.6%,比一季度回落3.9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9.5個百分點。房屋新開工麵積同比下降15.8%,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麵積同比下降33.8%;6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8%,比5月份上升0.7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增速回落2.4個百分點。從總體情況看,宏觀經濟繼續承受下行壓力,鋼材市場需求不旺。

2、粗鋼產量環比上升,供大於求矛盾有所加劇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6月份,全國生鐵、粗鋼和鋼材(含重複材)產量分別為5904萬噸、6895萬噸和9843萬噸,分別同比增長-2.1%、-0.8%和1.3%;平均粗鋼日均產量為229.83萬噸,環比增加4.18萬噸,增長1.85%。另據海關統計,6月份,全國出口鋼材889萬噸,進口鋼材117萬噸,淨出口鋼材折合粗鋼801萬噸。按上述數據計算,6月份國內市場粗鋼表觀消費量為6094萬噸,環比下降0.9%,同比下降3.8%。粗鋼表觀消費量繼續下降,市場供大於求局麵未有改觀。

3、主要原燃材料價格仍有所回落,對鋼價支撐作用減弱

據鋼鐵協會監測,6月份,國產鐵精粉價格繼續小幅回升,環比上升5元/噸,升幅為0.91%;進口鐵礦石價格由降轉升,環比上升2.18美元/噸,升幅為3.88%;煉焦煤價格下降35元/噸,降幅為4.76%;冶金焦價格下降1元/噸,降幅為0.12%,較上月降幅收窄1.66個百分點;廢鋼價格環比下降143元/噸,降幅為9.43%,較上月降幅加大6.74個百分點。原燃材料價格持續回落,對鋼價支撐作用減弱。

三、國際市場鋼材價格繼續下降

6月,CRU國際鋼材綜合價格指數為130.8點,環比下降0.8點,降幅為0.6%,降幅較上月收窄1.0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下降37.8點,降幅為22.4%。

四、後期鋼材市場價格走勢分析

受國家穩增長政策措施逐步落實影響,鋼材需求形勢將有所好轉。但受供大於求矛盾製約,後期鋼材價格仍難以明顯回升,預計呈波動趨穩走勢。

1、隨著穩增長措施逐步落實,鋼材需求形勢會有所好轉

下半年,國內外發展環境仍較複雜。從國際形勢來看,世界經濟緩慢複蘇且低於預期。從國內情況看,盡管下行壓力仍較大,但二季度經濟發展出現積極變化,GDP連續2個季度增長7%;至6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連續3個月回升,其中通用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汽車製造業以及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增速均環比有所上升;單月固定資產投資和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增速均連續兩個月回升;6月份出口增長2.1%,增速由負轉正。後期市場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棚戶區改造、水利和鐵路投資以及“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項目穩步推進,政策效果會逐步顯現,鋼材需求形勢有望好轉。

2、供大於求局麵難以扭轉,鋼材價格不會大幅回升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上半年,全國粗鋼產量達到4.1億噸,同比下降1.3%;淨出口鋼材4748萬噸,增長35.5%。同期國內粗鋼表觀消費量3.62億噸,同比下降4.7%。國際市場鋼鐵需求也增長乏力,據國際鋼協統計,1-5月份全球粗鋼產量同比下降1.9%,若扣除中國則下降2.3%。其中歐洲、北美、獨聯體以及亞洲的日韓降幅明顯,降幅顯示高於中國,下半年我國鋼材出口難度會有所加大。在市場需求不旺而鋼鐵生產仍保持較高水平情況下,後期鋼材價格難以大幅回升,但進一步下降的空間也很有限。

3、鋼材社會庫存降幅收窄,後期市場預期有所上升

6月末,全國主要市場五種主要鋼材社會庫存量降至1286萬噸,連續第3個月下降,環比減少4萬噸,降幅為0.34%,降幅連續第二個月收窄;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8萬噸,降幅為4.32%;據協會旬報統計,6月下旬會員企業鋼材庫存為1637萬噸,比5月末下降2.03%,環比由升轉降。

後期市場需要關注的主要問題:

一是粗鋼日產量由降轉升,供大於求矛盾更加突出。6月份全國粗鋼日產量229.83萬噸,環比上升1.85%,是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單月最高日產水平。在需求疲軟情況下,鋼鐵生產仍保持高水平,市場供大於求矛盾更為突出。

二是鋼材價格跌至新低,企業生產經營形勢更為嚴峻。據鋼鐵協會監測,截止7月17日,CSPI鋼材價格綜合指數跌至62.89點,是價格指數編製以來的最低點,比年初下跌了24.31%,比上年同期下跌了31.80%。鋼價持續下探,企業生產經營形勢更為嚴峻。

三是鐵礦石價格先降後升,對後期鋼價將形成支撐作用。據鋼鐵協會監測,6月上旬CIOPI進口鐵礦石價格波動上行,6月中旬至7月8日持續下跌,跌至45.13美元/噸後;自7月9日起開始小幅回升,截止7月20日升至51.02美元/噸,上升5.89美元/噸,升幅13.05%。鐵礦石價格止跌反彈,將對後期鋼價走勢形成一定的支撐作用。(本文來自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下載機友會App二維碼

掃碼下載機友會APP
或各大應用市場搜索“機友會”下載

路麵機械網公眾號二維碼

獲取更多資訊
掃碼關注路麵機械官方微信

鏈接地址://big5.lmjx.net/news/2015/201507/2015072410142047.shtml

新聞投稿:news@lmjx.net

相關報道

全年2.6萬億交通投資怎麽投:下半年鐵路將發力

交通投資目前的困難是,“穩定投資增長的基礎不穩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成效不明顯”,簡單說,還是個資金的問題:錢從何來,錢怎麽來。“積極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交通領域”已經提了多年,但是“國退民不進”現象時有發生。

[詳情]

“互聯網+”和“中國製造2025”到底講什麽?

“互聯網+”和“中國製造2025”到底講什麽?

近期,中國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王鵬在《工業互聯網中國峰會》上就“中國製造2025”和“互聯網+”兩個重要戰略文件,解讀了他們的內涵、範圍和重點。

[詳情]

中國6月匯豐製造業PMI終值49.4 不及預期

中國6月匯豐製造業PMI終值49.4 不及預期

中國6月匯豐製造業PMI終值為49.4,低於預期49.6,高於5月終值49.2。 上個月公布的PMI初值為49.6,創三個月新高,並且好於預期,但該數據已經連續四個月低於50的榮枯線。

[詳情]

聚焦一帶一路 探究工程機械出海之路

隨著世界經濟格局的瞬息萬變,受國際經濟格局影響,國內經濟進入新常態。而工程機械作為中國基礎行業,首經濟低迷影響,已持續低迷四年已久。產能過剩、市場需求不足的情況持續存在。在這種市場環境下,“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如一劑良藥,注入萎靡已久的工程機械行業。

[詳情]

“世界工廠”漸遠 “中國製造2025”謀突圍

編者按: 伴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中國製造”席卷世界。然而近30年快速擴張的方式已難持續,一方麵,由於國際經濟不景氣,國際市場對中國製造產品的需求大大萎縮;另一方麵,中國製造業的發展受到了環境、資源等約束。

[詳情]

國內鋼鐵產能嚴重過剩 眾多鋼企海外建廠

過去,中國鋼廠們喜歡到海外買礦山,現在,考慮到國內鋼鐵產能已嚴重過剩,越來越多的中國鋼廠開始跑到海外建鋼廠。 中國鞍鋼計劃在印尼修建鋼鐵廠。消息援引該國工業部局長ImamHaryono的說法稱,鞍山鋼鐵集團將在印尼中蘇拉威西省莫羅瓦利(Morowwali)建立年產能達500萬噸的鋼廠。

[詳情]

解讀《中國製造2025》:聚焦農業機械裝備領域

農業機械裝備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實現資源有效利用、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不可或缺工具,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業增產增效、改變農民增收方式和推動農村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詳情]

商務部:56家裝備製造企業進入500強 已簽13自貿協定

6月16日,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副司長支陸遜在接受中國政府網在線訪談時指出,當前,中國外貿發展麵臨外部環境疲軟、傳統優勢削弱等不利局麵,但外貿仍然處於戰略機遇期,在政策、工業體係和企業上都存在自己的優勢。

[詳情]

《中國製造2025》解讀: 製造強國生命線 質量當為先

備受矚目的《中國製造2025》規劃明確提出:必須把質量作為建設製造強國的生命線,全麵夯實產品質量基礎,不斷提升企業品牌價值和“中國製造”整體形象,走以質取勝的發展道路。

[詳情]

5月官方PMI為50.2 統計局稱製造業仍麵臨較大壓力

5月官方PMI為50.2 統計局稱製造業仍麵臨較大壓力

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5月官方製造業PMI 50.2,預期50.3,前值50.1;5月官方非製造業PMI 53.2,前值53.4。國家統計局認為,我國製造業仍然麵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彭博社報道稱,中國製造業顯現了企穩跡象,政府采取的寬鬆政策為經濟提供了緩衝。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