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首頁 行業資訊 產品縱覽 機友會 招標信息 工程信息 每周話題 熱點專題 高端訪談 基建投資

卡特彼勒陳其華:中國仍是美國企業的機遇之地

2015-10-12 09:47:47
中國路麵機械網-工程機械新聞中心 卡特彼勒
字體大小:

美國工程機械和動力係統製造商卡特彼勒會成為一家“中國的公司”嗎?對該公司全球副總裁陳其華來說,這不是一個所有權的問題,而是一個投入的問題

“40年後,卡特彼勒毫無疑問會在中國成為一個偉大的公司,而且會成為中國的公司。”同時任卡特彼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的陳其華這樣說道。

卡特彼勒於40年前開始進入中國市場。在陳其華看來,40年後,卡特彼勒仍然會致力於在中國的發展,而到那時,它的投資主體來自哪裏已經不再那麽重要。

陳其華說,卡特彼勒未來將在中國加快人才本土化,並將中國作為發展全球業務的重要戰略基地。3年前,卡特彼勒中國65%的中層以上領導是中國人。今年,公司計劃將這一比例提至80%。

作為全球最大的工程機械和礦用設備製造商,卡特彼勒業績受到了中國經濟放緩的影響,但它無意撤資中國,相反仍看好中國的長遠前景和經濟轉型帶來的新機會。

像卡特彼勒一樣,許多美國公司正感受到中國經濟調整的“陣痛”和政策環境的變化,但如陳其華所言,中國仍然是它們的“機遇之地”。

據中國美國商會今年發布的一項調查結果,由於收入和利潤減緩,2014年對在華美國公司是近段時期“最有挑戰的一年”。

然而,這項調查同時顯示,仍有近70%的會員公司對未來兩年中國國內市場的增長保持樂觀,44%計劃今年在華推出新產品或新服務。

橫向比較看,對外資來說,中國仍然最具吸引力。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今年1月公布的報告,2014年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外商直接投資第一大目的地國。

中國的商務環境的確在變,但未必是朝著壞的方向改變。

陳其華認為,中國的經濟調整隻是暫時的,中國仍然充滿機會,但隻有那些及時適應市場環境變化的公司才會成功,如果不了解中國發展的新要求,沒有具備競爭性的產品和業務模式,就難以在中國市場上立足。

“有的時候,跨國公司在中國業務發展不下去,不能老怪政府,要想想自己的問題。”他說,“時代在變,市場競爭格局也在變。”

與中國一起改變

1975年,卡特彼勒向中國銷售了38台吊管機,價值380萬美元,這是公司在華的第一筆訂單。當時,中美還未正式建交,卡特彼勒團隊與中方代表不得不在加拿大渥太華頻頻見麵會談,談了3年才達成協議。

今天,卡特彼勒在中國已發展到有29家製造工廠、4個研發中心,擁有1.3萬名員工。它在徐州建立的生產基地已成為其挖掘機機型最全麵、技術最先進的“旗艦工廠”,並有望成為卡特彼勒全球最大的挖掘機製造基地。

在金融危機重創全球經濟後,高速增長了數十年的中國經濟隨之放緩。曾受益於投資和出口繁榮的工程機械行業遭遇寒流,卡特彼勒也難以獨善其身。

公司財報顯示,卡特彼勒2015年二季度亞太地區銷售同比下滑30%,主要原因就是中國和日本工程機械市場的萎縮。

但在陳其華眼裏,中國經濟正在發生的變化是必經過程,也預示著新的機遇。經過多年的高速擴張,中國的工程機械企業多達五六十家,經濟調整會迫使過剩落後產能被淘汰,這反而有利於有競爭力的企業。

“經過重組,這個行業和中國整體經濟會逐步走向可持續發展,如果能有一個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6%、7%的GDP增速也是我們期望看到的。”他說。

盡管中國經濟仍持續麵臨下行壓力,但陳其華仍表示,調整和改革的過程一旦完成,就會創造更多機遇,他希望政府能堅持這個過程。

新的機遇在哪裏?卡特彼勒正瞄準中國改善基礎設施的廣大空間:高鐵、西部建設、城市地下管廊,都是工程機械的用武之地。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將創造大量建築工程需求。政府對服務業的支持也是一大利好,比如剛剛出台的促進金融租賃業發展措施,就有助於卡特彼勒的客戶減少融資成本。

中國對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增長的要求也惠及卡特彼勒。由於更多客戶需要環保高效的發電機組和動力係統,公司的能源和交通業務在過去5年平均增長超過11%。

對外開放“升級版”

回顧在卡特彼勒工作21年的經曆,陳其華感受到中國政府對卡特彼勒的歡迎,並且相信政府會繼續支持外資企業在華發展,因為它們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部分。

他觀察到,中國政府正在對外資企業推行“負麵清單”管理,逐步減少對外商投資項目的限製和降低關稅,同時對外商投資在質量、技術、環保上的要求比以前提高。他評論,“這是一件好事”。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在不同階段,對外商投資企業的要求會不一樣。”他說。

近年來,微軟、高通等在華美國公司卷入中國政府的反壟斷調查,引起外媒對中國對外開放態度的關注。其實多加觀察就會發現,中國的反壟斷執法從未因企業國別不同、性質不同而有所區別,接受調查執法的公司既有外企,也有中國的國企和民企。

通過全麵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國,中國正將對外開放推進到更高水平。今年4月,經過修訂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開始施行,限製類條目從79條減少到38條。中國還在製定外國投資法草案,擬將以往的逐案審批製改為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麵清單的管理模式。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中國吸收外資仍保持良好態勢。前8個月,全國設立外商投資企業數量同比增長10.7%,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增長9.2%。就在8月,可口可樂公司宣布,未來3年將與其在華合作夥伴在中國市場繼續增資40億美元。

陳其華認為,中國政府在產業政策和市場準入方麵的開放正在逐步深化。他希望,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美國進行的國事訪問能加強兩國合作,推動中美雙邊投資協定盡快達成,這將給在華美國企業帶來更多機會。

“中美之間有些分歧,但分歧遠遠小於合作。”陳其華說。(本文來自機電)

下載機友會App二維碼

掃碼下載機友會APP
或各大應用市場搜索“機友會”下載

路麵機械網公眾號二維碼

獲取更多資訊
掃碼關注路麵機械官方微信

標簽: 卡特彼勒

鏈接地址://big5.lmjx.net/news/2015/201510/2015101209474733.shtml

新聞投稿:news@lmjx.net

相關報道

探尋卡特彼勒之道:創新,成功的基石

“我們在嚐試通過自己的方式實現自我顛覆創新,而不是被他人的創新所顛覆。”在2015年度股東大會上,卡特彼勒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道格拉斯·歐博赫曼對創新作出了這樣的詮釋。歐博赫曼所指的創新,遠不僅僅是技術創新,還包括組織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等。

[詳情]

“卡特彼勒之道”:與代理商並肩同行

“卡特彼勒之道”:與代理商並肩同行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把這句話用在Caterpillar(卡特彼勒)的代理商體係上再合適不過了。不僅在工程機械行業,即使是在更大範圍的重工裝備領域,卡特彼勒的代理商體係也是獨一無二的。

[詳情]

卡特彼勒:低穀前行的智慧

卡特彼勒:低穀前行的智慧

加入Caterpillar(卡特彼勒)20餘年,身上流淌著“黃色血液”的卡特彼勒全球副總裁、中國區董事長陳其華,秉承了卡特彼勒公司一貫的穩健可持續發展基因。而這種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使得卡特彼勒在近一兩年的市場表現可圈可點。

[詳情]

卡特彼勒再次榮登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榜

美國伊利諾伊州皮奧裏亞——卡特彼勒公司(NYSE: CAT)近日被列入2015年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DJSI)榜單,以表彰其在工業工程領域可持續發展的領先地位。這也是卡特彼勒第十六次入榜。

[詳情]

卡特彼勒:變革時代的新征程

卡特彼勒:變革時代的新征程

我們有實力,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來支持中國政府的“一帶一路”倡議,並能夠攜手中國的合作夥伴共同幫助中國政府成功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還將充分利用卡特彼勒全球代理商網絡,支持可持續的基礎設施建設,支持能源和資源的高效利用,以及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

[詳情]

卡特彼勒:通過學習和領導力激勵創新

卡特彼勒發展總監Chris Yates 領導者對於鼓勵和形成創新環境起著關鍵的作用。 現在,人們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創新。在卡特彼勒,我們十分關注發展和創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詳情]

卡特彼勒人的“真我風采” (第三季)

卡特彼勒人的“真我風采” (第三季)

發布至今的Caterpillar(卡特彼勒)人“真我風采”已經走入第三季。卡特彼勒人的精彩故事總是讓我們心生羨慕,這些故事,譜寫著他們豐富多彩的業餘生活以及令人振奮的工作經曆。

[詳情]

卡特彼勒:百年樹木,百年樹人

卡特彼勒:百年樹木,百年樹人

至今,Caterpillar(卡特彼勒)已在工程機械行業中走過了90個年頭,並累積了寶貴的曆史沉澱。而這棵工程機械製造業的“參天大樹”,也有著一段獨特的“童年”。

[詳情]

CAT®(卡特)原裝船用發動機70年運行良好

Ad Schroot 船上安裝的 Cat 發動機擁有68年曆史,難怪他說自己擁有一顆 Cat 心髒。 作為荷蘭內陸集裝箱運輸公司 Danser 的一名技術經理,Schroot 對卡特彼勒再熟悉不過。

[詳情]

黑龍江克東縣團縣委開展卡特彼勒助學儀式

黑龍江省克東縣團縣委從8月31日開始,利用2天的時間,到克東縣的5所希望小學為同學們發放卡特彼勒助學金。 卡特彼勒助學項目是一項社會公益活動,是幫助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是急國家之所急、急青少年之所需的功德之舉,是幫助貧困地區中小學生改善學習條件的重要途徑。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