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卡特彼勒基金會近日在中國啟動其“全球誌願月”活動,旨在鼓勵卡特彼勒員工及親友更多地參與回饋社區的公益活動,為改善社區生活條件做出積極貢獻。“全球誌願月”活動於2015年9月在中國正式啟動,計劃未來將在卡特彼勒有業務運營的所有國家和地區陸續開展。活動期間,卡特彼勒在北京、天津、青州、徐州、江蘇通州、蘇州、無錫以及上海多地員工誌願者開展了多種公益活動,包括環境清潔、公益林養護、公益義賣、籌款捐助以及照顧特殊兒童和弱勢群體家庭等,從環境可持續性、獲得教育的機會和人類生活基本需求三方麵支持社區發展。
卡特彼勒基金會在中國首推“全球誌願月”活動
在全球範圍內,卡特彼勒鼓勵所有員工參與有利於公共利益的社區活動。在中國發展40年來,卡特彼勒員工一直踐行回饋社區的承諾,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以支持所在社區的可持續發展。過去五年中,來自卡特彼勒中國20多個事業部和12個工廠的3000多位員工以及1000多位他們的親友,還有代理商的員工參與了各項誌願活動。其中僅2014年一年,卡特彼勒員工誌願者就組織參與了60多個公益活動。
自1952年成立以來,卡特彼勒基金會作為卡特彼勒的慈善機構,已在全球捐助了逾6 億美元以推動可持續發展,這些項目涵蓋了環境可持續性、獲得教育的機會和人類生活基本需求。(本文來自卡特彼勒)
掃碼下載機友會APP
或各大應用市場搜索“機友會”下載
獲取更多資訊
掃碼關注路麵機械官方微信
中山大學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的張亮在大學期間參加了口譯培訓,由於表現出色,大四時他被培訓機構聘任為兼職口譯講師。正當身邊很多人羨慕他即將成為擁有高薪和美好前景的金領時,他卻下定了加入卡特彼勒的決心,並通過校園招聘成為了卡特彼勒的一員,開始了一個非工科背景文科生的轉型之路。
[詳情]美國工程機械和動力係統製造商卡特彼勒會成為一家“中國的公司”嗎?對該公司全球副總裁陳其華來說,這不是一個所有權的問題,而是一個投入的問題 “40年後,卡特彼勒毫無疑問會在中國成為一個偉大的公司,而且會成為中國的公司。
[詳情]“我們在嚐試通過自己的方式實現自我顛覆創新,而不是被他人的創新所顛覆。”在2015年度股東大會上,卡特彼勒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道格拉斯·歐博赫曼對創新作出了這樣的詮釋。歐博赫曼所指的創新,遠不僅僅是技術創新,還包括組織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等。
[詳情]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把這句話用在Caterpillar(卡特彼勒)的代理商體係上再合適不過了。不僅在工程機械行業,即使是在更大範圍的重工裝備領域,卡特彼勒的代理商體係也是獨一無二的。
[詳情]加入Caterpillar(卡特彼勒)20餘年,身上流淌著“黃色血液”的卡特彼勒全球副總裁、中國區董事長陳其華,秉承了卡特彼勒公司一貫的穩健可持續發展基因。而這種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使得卡特彼勒在近一兩年的市場表現可圈可點。
[詳情]美國伊利諾伊州皮奧裏亞——卡特彼勒公司(NYSE: CAT)近日被列入2015年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DJSI)榜單,以表彰其在工業工程領域可持續發展的領先地位。這也是卡特彼勒第十六次入榜。
[詳情]我們有實力,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來支持中國政府的“一帶一路”倡議,並能夠攜手中國的合作夥伴共同幫助中國政府成功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還將充分利用卡特彼勒全球代理商網絡,支持可持續的基礎設施建設,支持能源和資源的高效利用,以及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
[詳情]卡特彼勒發展總監Chris Yates 領導者對於鼓勵和形成創新環境起著關鍵的作用。 現在,人們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創新。在卡特彼勒,我們十分關注發展和創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詳情]發布至今的Caterpillar(卡特彼勒)人“真我風采”已經走入第三季。卡特彼勒人的精彩故事總是讓我們心生羨慕,這些故事,譜寫著他們豐富多彩的業餘生活以及令人振奮的工作經曆。
[詳情]至今,Caterpillar(卡特彼勒)已在工程機械行業中走過了90個年頭,並累積了寶貴的曆史沉澱。而這棵工程機械製造業的“參天大樹”,也有著一段獨特的“童年”。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