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第一次去意大利cifa公司,希望從這家全球第三大混凝土機械製造商手裏采購一些核心零部件。那時候,他是帶著仰慕之情前往的:“人家有70多年曆史,而我們就像小學生一樣。”
也是造化弄人。2007年底,cifa由於財務投資者的退出,擬出售全部資產。
此時的中聯重科,已是羽翼漸豐。得到消息後,詹純新即趕赴意大利。此時,米蘭已是買家雲集,除了俄羅斯、印度、西班牙、芬蘭、意大利等國的買家,中國也有兩家實力雄厚的企業參與其中。從意大利回來後,詹純新即邀請cifa的高層來中聯重科參觀,中聯重科的規模和實力給後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後又經過幾輪競標,這筆交易最終以2.71億歐元成交。2008年9月底,以中聯重科為首的共同投資方,與cifa公司股東簽署收購交割協議,正式完成了對cifa的全資收購,中聯重科因此一躍成為全球混凝土機械行業老大,引起業界轟動。
並購後,cifa從2012年起實現扭虧為盈,規模及盈利能力均恢複到金融危機前的水平。而技術整合也不斷有新的成果,2012年,中聯重科刷新世界紀錄、臂長101.18米的碳纖維長臂架泵車下線,其關鍵性技術就來自於對cifa的碳纖維、外連杆、精確控製技術和中聯重科的大方量泵送技術等優勢技術的整合。
中聯重科收購cifa的案例被看作中意兩國經貿合作的成功典範。詹純新由此獲得意大利總統納波利塔諾親自頒發的“萊昂納多國際獎”。同年,詹純新董事長走上哈佛講台,向哈佛學子介紹中聯重科並購cifa的經典案例。
2015年5月1日,意大利米蘭世博會啟幕。作為中國館建設中參與的唯一國內工程機械企業,中聯重科承擔了混凝土建築施工,並提供其他機械設備用於起重吊裝及應急救援等服務。借助世博會這一世界級展示平台,在cifa的“娘家”米蘭,中聯重科獲得了一個絕佳的展示窗口。
域外心路
本土化推進國際化
企業要發展,必須“走出去”拓展空間,在全球範圍內配置和使用資源,最終實現全球一體化運營。
中國企業“走出去”都麵臨著一個本土化的問題。
這些年來,中聯重科“出海”力度逐年加大。多年的經驗表明,企業要實現真正的國際化,首先要考慮本土化。可以說本土化是實現企業國際化的必由之路。
本土化包括產品本土化、製造本土化和人才的本土化,甚至經營體係的本土化。
產品本土化,要開發出適應當地特定環境的特色產品。比如,同樣是挖掘機,在印度與在沙特,因為地理條件的不同,就有不一樣的要求。
製造本土化。隨著產品出口規模不斷擴大,中國企業隻有在海外進行投資、生產,實現製造本土化,才能占領當地市場,並獲得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原產地生產及避稅方麵的優勢。
人才本土化。所有的本土化最終都需要本地人才來實施。經驗表明,跨國公司外派人員派遣成本太高,又與當地雇員、群體(政府、供應商、顧客)存在溝通上的障礙。因此,實施人才本土化是企業本土化的最重要一環。
此外,大型裝備的產品特性,也決定了企業在做好產品的同時,還要不斷完善服務支持體係。這樣,在本土化過程中,企業才能逐漸融入目標市場的本土文化和環境,利用本土化的人才、資源、運營模式等,在國際化進程中實現共贏甚至多贏。
“一帶一路”大有可為
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湖南人憑著搶先一步的勇氣、吃苦耐勞的作風、可靠的產品與先進的技術,在“一帶一路”大顯身手,書寫著新時期經貿發展新篇章。
世界經濟融合加速發展,國際區域合作方興未艾。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是國家根據全球形勢深刻變化,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具有劃時代戰略意義。
“一帶一路”戰略盡管重點提到的18個省份沒有湖南,但“一帶一路”並非僅僅是沿邊沿海地區的“饕餮盛宴”;作為“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內陸核心經濟腹地,湖南一樣可以分享國家戰略“紅利”;湖南同樣麵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既有擴大開放的機遇,也有產業轉型的機遇,還有市場拓展的機遇。
對接“一帶一路”,並非簡單著眼於地理區位;產業,應該是對接的核心。湖南擁有工程機械、軌道交通、電工電器、冶金有色、能源建材等傳統優勢產業,且在種植、育種等農業領域擁有國際領先的技術,“建築湘軍”聞名遐邇……湖南的產業優勢與“一帶一路”國家加速推進工業化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農業合作開放的需求十分契合。
事實上,近年來我省一批企業大膽“走出去”,收獲頗豐。在產品出口“一帶一路”國家同時,並購了一批企業,建成了一批項目,上馬一批產業園區,特別是通過國際工程總承包,帶動了技術、設備、人才“走出去”,在全球市場競爭中嶄露頭角。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推動“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將遵循市場規律和國際通行規則,這就要求我省企業除能提供優質產品外,還要能按照國際“遊戲規劃”辦事。另外,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也麵臨著境外投資安全保障手段有限、國內產能競相轉移競爭加劇等困難。
“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同在。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戰略機遇與合作已不再存在時空距離。湖南是否有能耐分享到更多香噴噴的“大蛋糕”,關鍵要能把握機會,發揮產業優勢。如此,定能大有作為。
相關鏈接
“一帶一路”釋義
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的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
“一帶一路”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重點推進基礎設施、經貿、產業投資、能源資源、金融、人文交流、生態環境、海上合作等8個方麵的務實合作。
“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重點涉及65個國家和地區。“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暢通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
“一帶一路”相關的國家基於但不限於古代絲綢之路的範圍,各國和國際、地區組織均可參與,共建成果將惠及更廣泛的區域。(本文來自湖南日報)
掃碼下載機友會APP
或各大應用市場搜索“機友會”下載
獲取更多資訊
掃碼關注路麵機械官方微信
1月12日,中聯重科與寧夏巨力神實業有限公司在長沙舉行了QAY2000噸全地麵起重機發車儀式,“全球第一吊”成功交付出使寧夏。中聯重科工程起重機公司領導及客戶共聚一堂出席活動。
[詳情]2015年12月30日,位於白俄羅斯邊境小城莫吉廖夫的MAZ集團MTM工廠分外熱鬧,中聯重科與白俄羅斯MAZ集團首批合資組裝設備在此成功下線,並順利通過了海關聯盟的測試認證。白俄羅斯工業部部長Vovk先生及Maz集團的高管團隊親臨工廠出席下線儀式。
[詳情]當地時間12月22日下午,中聯重科與意大利LADURNER正式簽署收購協議。這是“並購大師”中聯重科融入全球環境高端產業鏈的重要一步。 從14年前並購英國保路捷首開行業先例開始,中聯重科就在“不斷探尋新方向。
[詳情]2015年12月22日,中聯重科與歐洲領先環保企業意大利LADURNER(納都勒)公司正式完成收購簽約,中聯重科高起點全麵跨入全球環境產業,改變世界環境治理企業競爭格局。
[詳情]近年來,隨著農村土地流轉、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和標準農田建設的推行,以及農業合作社、農機合作社、家庭農場的崛起,農機市場麵臨市場需求轉型和產品結構調整。對此,中聯重科農業機械不斷提升技術創新能力,致力於解決好農業裝備供給側瓶頸。
[詳情]從初出象牙塔的畢業生到獨立進行產品項目研發的負責人,再到如今對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和企業管理均有獨到見解的首席研究員,27年來,中聯重科起重機公司工程起重機分公司履帶式起重機製造分公司經理高一平與起重機技術結緣並一路走來,在中聯重科這個大舞台上,他用智慧、勤奮和毅力實現著自身的人生價值。
[詳情]1月5日,中聯重科穀物烘幹機械2016新品發布儀式在中聯重科蕪湖工業園隆重舉行。涵蓋糧食、經濟作物烘幹機及節能環保熱源係統,代表行業領先水平的六款中聯重科烘幹裝備新品正式推向市場。
[詳情]近日,中聯重科基礎施工機械公司召開了年度生產質量總結會,對2015年的質量提升工作作了總結,並對2016年的生產質量工作作了布置。 隨著工程機械市場形勢日益嚴峻,為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助力公司提升市場占有率,今年,中聯重科基礎施工機械公司在產品質量管理方麵做出了係列成績。
[詳情]為推進公司新產品向科技成果轉化,2014年中聯重科安徽工業車輛有限公司共申報省級新產品兩批次,第一批次的為FE18型三支點蓄電池平衡式叉車,第二批次的為TB25H全電動托盤搬運車和YB20型蓄電池前移式叉車。現三款產品均通過了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的專家組鑒定,並已下發省級新產品證書。
[詳情]近日,中聯重科混凝土機械公司製造中心攪拌車產品製造部召開了多能工培訓項目總結會,會上宣布了製造部多能工培訓項目取得的成效。 為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增強關鍵崗位技術人員力量,2015年,中聯重科混凝土機械公司製造中心攪拌車產品製造部結合生產係統的實際情況。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