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最火的科技事件就是人工智能Alphago戰勝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然而圍棋對戰沒有結束,人機大戰的烽火燒到了2017年,Alphago的升級版Master在幾天之內在圍棋各個網站對戰世界級高手,取得60戰全勝的不敗戰績。這引發了人們的熱議,吃驚的同時讓人深思:未來是不是智能一定會超過人類能力呢?
不過現在的智能係統雖然不能完全代替人,但是已經極大的提高了人們工作的效率。比如在工程施工時,挖掘機機手若是有了Cat®智能係統的幫助,就能減少現場的施工人員,還能提高機手效率。
下麵就為大家介紹Cat®智能係統是如何“戰勝”施工人員的。
坡度控製係統
坡度控製係統是一個精確平整係統,通過安裝在挖掘機上的傳感器,機手可以在駕駛室的顯示器很直觀地觀察鏟鬥的位置,從而準確、快速地進行挖掘或者平整作業。
安全保障。減少現場測量及放樁人員
高效施工。減少放樁測量的時間及人力成本,提升 22% 的工作效率
精準作業。一次性準確、快速搬運物料,提高 35% 生產量*
*此數據來自生產試驗結果
智訊係統
Cat智訊係統是一套機隊管理係統,在設備上安裝傳感器,可以進行遠程監測,通過計算機和手機實時了解設備位置、油耗狀況、怠速情況等,協助設備主管提高整體管理效率,並開展預防性維護保養,實現高效管理。
當你的車隊規模越來越大,不僅有挖掘機,還有推土機、裝載機等設備時,Cat智訊係統通過對每台設備數據的分析,可以幫助你:
及時發現怠速情況,有效減少你的燃油成本
通過監控設備作業情況,合理調度,提高出勤率
優化設備的維護保養安排,減少不必要的維修成本
組件一直高效的施工隊伍,提高業務競爭力
有效載重係統
礦山、采石場或港口裝運作業需要較短的循環時間和精確的裝載量。超載,欠載,重新過磅和等待都直接影響生產和利潤。
Cat有效載重係統可以輔助機手精確實現目標載重,縮短裝載時間,優化裝載效率。機手在駕駛室裏能夠查看每日的產量,快速獲取卡車目標載重、鬥數和循環次數、物料運輸情況等信息。
該係統現已成熟應用在裝載機、挖掘機上。
Cat®智能的三大係統能為你的工程施工帶來更高效的作業和更多的利潤,如果Cat®智能和也有人機大戰,比拚效率,我肯定選Cat®智能。(本文來自卡特彼勒)
掃碼下載機友會APP
或各大應用市場搜索“機友會”下載
獲取更多資訊
掃碼關注路麵機械官方微信
劉軍正 |河南汝州 河南汝州的劉軍正先生近些年一直從事鋁礦石開采,並且是一名資深的Cat®(卡特)設備的用戶。經過多年的使用,Cat挖掘機憑借動力足、效率高的特點為劉軍正贏得了豐厚的利潤和很多的機會。
[詳情]近日,歐盟委員會發布“2016全球企業研發投入排行榜”,卡特彼勒排名第63位。此項調查統計了2015/2016財政年度全球2,500家企業投入的研發費用,其中全球100大研發企業投資占到整個2,500強企業研發的53.1%。
[詳情]上周霧霾占領了小半個中國和大半個朋友圈,不禁心疼自己的每一口呼吸,期盼著晴天快快再次光臨。 可是天氣再無常,班還是要上。為了建設,挖機手們也堅持在自己的崗位上,風雨無阻。但是不管工期如何緊張,機手們也一定要注意健康和安全。
[詳情]實地拍攝胥先生公司工作中的Cat950 GC 四川省廣元市的胥先生,現在是一家混凝土攪拌工程公司的設備管理人員。2015年,出於對混凝土裝料作業更高效的需求,胥先生所在的公司通過融資租賃方式添置了一台Cat®(卡特)950GC輪式裝載機。
[詳情]2016年卡特彼勒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成為全球業務的一個亮點,在新的一年即將到來之際,讓我們通過卡特彼勒2016年的關鍵詞來一起回顧這一年的點點滴滴。 2016年卡特彼勒年終大盤點 1。
[詳情]近日,歐盟委員會發布“2016全球企業研發投入排行榜”,卡特彼勒排名第63位。此項調查統計了2015/2016財政年度全球2,500家企業投入的研發費用,其中全球100大研發企業投資占到整個2,500強企業研發的53.1%。
[詳情]【中國路麵機械網 現場報道】2016年12月28日,在北京酒仙橋798藝術區,卡特彼勒攜手媒體一起回望2016,展望更美好的2017。 卡特彼勒全球副總裁、卡特彼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其華致辭 卡特彼勒全球副總裁。
[詳情]每一天,在卡特彼勒世界各地的辦公室和工廠裏,在我們的合作夥伴和客戶那裏,都發生著很多很多的故事。今年,我們通過卡特彼勒官方網站、新聞簡報、社交媒體、雜誌和報紙等多個形式分享了很多關於我們的新聞。 我們很難把所有故事都一一呈現給你,但我們希望能把最重要的那些帶到你的麵前。
[詳情]對卡特彼勒而言,可持續發展是指利用技術和創新,以較小的環境影響取得更高的效率和生產率,並通過提供能有效利用資源的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幫助我們的客戶實現同樣的目標,提高他們的生產率。 今天,我們為你講述卡特彼勒始終心懷客戶,為他們提供可持續性的設備及解決方案,支持可持續發展的故事。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