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煤炭產能過剩,促進煤炭供需平衡依然是今後幾年的重點任務。”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薑智敏在日前發布《中國煤炭工業改革發展年度報告》(2016年度,以下簡稱《報告》)時表示,盡管2016年煤炭行業去產能任務超額完成,但2017年煤炭行業結構性矛盾和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仍然突出,煤炭工業轉型升級發展依然任重道遠。
行業脫困仍需努力
2016年,我國煤炭市場供需兩端均呈“減量化”趨勢。從供給側看,隨著年初煤炭去產能和煤礦減量化生產政策措施實施,4月份起產量降幅超過10%,全國煤炭供需形勢由嚴重供大於求逐漸轉為供需基本平衡;9月份以來,逐漸取消煤礦減量化生產措施,煤炭產能逐漸釋放,產量環比增加,降幅不斷收窄。
從消費端看,2016年全國煤炭消費在連續兩年下降的基礎上同比繼續下降1.3%。電力、鋼鐵等主要行業耗煤同比仍然下降。但9月份以來,由於水電出力減少,火電增速加快,日均耗煤大幅增加。
在生產和消費同比均呈下降趨勢的背景下,煤炭產量下降與偶發性因素疊加,推動了煤炭價格在2016年7月份之後出現階段性的快速回升。隨著國家2016年9月份之後不斷釋放先進產能,增加煤炭供給,煤炭價格在11月份後出現快速回落,目前價格處於合理水平。
“目前煤炭價格處於合理水平,但煤炭企業經營狀況尚未得到根本好轉,行業脫困發展仍需付出艱苦努力。”薑智敏說,自2012年開始的持續4年多的經濟下行,煤炭企業經營困難的狀況不斷加劇,雖然2016年下半年煤價回升、企業效益增加,但回升的時間較短,大多數煤礦仍處於累計虧損狀態,彌補前幾年的巨大虧損還需要時間。特別是企業資金鏈緊張的狀況並沒有得到根本好轉,還有相當多的煤礦欠發職工工資、養老保險金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行業效益處於低位
《報告》從煤炭產量、進出口、運輸、庫存、價格、投資和行業效益方麵進行了詳細分析。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原煤產量33.64億噸,同比下降9.4%。預計2016年全國煤炭產量在34.5億噸左右。與此同時,煤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大型煤炭基地成為煤炭供應主體,2016年14個大型煤炭生產基地產量占全國的92.7%。
2016年全國共進口煤炭2.56億噸,同比增長25.2%;出口878萬噸,增長64.5%,全年淨進口煤炭2.47億噸,同比增加4800萬噸,增長24.2%。
2016年末,中國煤炭價格指數160點,比年初增加44.2點,增幅38.1%。秦皇島港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平倉價639元/噸,比年初回升269元/噸,增長72.7%;山西焦肥精煤綜合售價1489元/噸,比年初回升920元/噸,增長161.7%。
2016年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3038億元,同比下降24.2%,其中民間投資1864億元,下降18.3%。
報告顯示,2016年前11個月,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06萬億元,同比下降4%。利潤總額850億元,同比增長156.9%。協會統計的90家大型煤炭企業(產量占全國的68%)1~11月實現利潤277.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19.19億元。
薑智敏表示,總體來看,2016年影響煤炭市場變化的因素是多重的,既有國家加大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力度,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政策效應的直接體現;也有能源結構短時變化,水電出力減少、火電大幅增加的原因;還有天氣變化、自然災害等偶發因素和市場預期變化的影響。
智能開采與清潔利用是主旋律
薑智敏指出,世界能源格局深度調整,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加速,國內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強化,我國煤炭工業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
從國際看,要加快能源科技創新,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推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鼓勵煤炭潔淨利用,提升能源使用率,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構築清潔高效、綠色低碳的多元能源保障體係,推動經濟綠色低碳轉型,增強國家競爭力和保持領先地位。
從國內看,“十三五”及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還將保持平穩發展態勢。國家將煤炭清潔高效開發利用作為能源轉型發展的立足點和首要任務,為煤炭行業轉變發展方式、實現清潔高效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國家大力化解過剩產能,為推進煤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布局和結構創造了有利條件。
薑智敏表示,我國煤炭工業已經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煤炭行業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遵循能源革命的戰略思想,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圍繞“控製總量,優化布局;控製增量,優化存量;淘汰落後,消化過剩;調整結構,促進轉型;提高質量,提高效益”的總體思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推動煤炭行業發展動力轉換、方式轉變、結構調整,提升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開采和清潔高效集約化利用水平,推動行業發展由數量、速度、粗放型向質量、效益、集約型增長轉變,由煤炭生產向生產服務型轉變,提升煤炭工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是不斷深化煤炭共給側結構性改革。二是著力推進行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三是著力推進科技創新發展。四是著力推動生態文明礦山建設。五是不斷健全和完善煤炭市場體係。六是提升煤礦安全生產整體水平。七是不斷擴展煤炭國際合作範圍和領域。
薑智敏表示,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煤炭需求下降、產能過剩的矛盾仍將十分突出,煤炭行業要深入貫徹落實國發【2016】7號文件精神,堅持市場倒逼、企業主體,地方組織、中央支持,綜合施策、標本兼治,充分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嚴格安全、環保、質量、資源、能耗、技術和信用約束,依法依規退出達不到標準要求的產能,堅決退出安全風險高的產能,加快退出落後產能,發展先進產能,科學實施減量化生產,促進產業升級;處理好去產能與優化結構、轉型升級、穩定供應的關係,妥善處置企業債務,做好人員安置工作;加快科技進步,推動煤炭清潔高效開發和綠色低碳利用;鼓勵優勢企業兼並重組,發展大型骨幹企業集團,延伸產業鏈條,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加快發展動能轉換;完善促進煤炭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體製機製,促進煤炭經濟健康平穩運行。
經營狀況未根本好轉 煤炭工業轉型升級任重道遠
隨著下遊行業的新開工與補庫存,煤炭市場短期的需求增長仍將繼續。1月份我國PMI為51.3,連續6個月站在榮枯線之上,中下遊行業的主動補庫存將對上遊進行持續傳導,加上目前社會煤炭庫存總體低位,預計一季度煤炭價格仍將會比較堅挺。
相關報道
煤炭央企兼並重組醞釀大動作
根據《煤炭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十三五”期間,我國每年要淘汰落後產能8億噸,通過減量置換與優化布局置換先進產能5億噸。這意味著兼並重組、做大做強專業化煤企,將是煤炭行業的重要主題。
在2016年煤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發力的基礎上,近期,產煤大省陸續推出煤炭行業去產能、兼並重組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動作。這也成為國企改革的一大亮點。
2月9日,接近國資委的一位消息人士表示,今年央企兼並重組的步伐將提速。而據神華集團內部人士透露,煤炭央企巨頭神華已經開展了一係列並購活動,並正在醞釀更大規模的整合重組。
今年早些時候,國資委多位人士相繼表態,央企將在年內減少到100家以內。央企負責人會議亦提出,穩步推動企業集團層麵兼並重組,加快推進鋼鐵、煤炭、電力業務整合。
2月11日,大同煤業(601001)公告稱,其2016年5月參股的同煤大友資本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大友投資”)進行增資擴股,引入戰略投資方晉商信用增進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晉商增信”)增資5.38億元,增資完成後,晉商增信占股50%。
值得注意的是,於2016年9月成立的晉商增信是2016年9月由山西金融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7家實力雄厚的省屬重點非煤國有企業發起設立。晉商增信的誕生正是山西省政府以“金融助力實體經濟”助力煤企實現發展突破的措施之一。
負擔著幫助煤企轉型的責任,晉商增信首單客戶便是山西七大煤企之一同煤集團。在晉商增信與中債增信公司聯合增信下,同煤集團20億元超短期融資券正式掛網發行,成功落地。另據報道,融資困難的山西七大煤企之一西山煤電(000983)集團,也於2016年10月被納入晉商增信第一批企業增信名單。
在省內煤企轉型升級上,金融方式被山西省廣泛運用。晉商增信的成立隻是其中之一,2016年,山西曾以流動性貸款轉中長期、引導保險資金支持煤企改革、銀行“債轉股”輸血等多種金融渠道支持省內煤企“突圍”。
而國資專家祝波善分析道,利用金融手段為煤企發展“鋪路”的方式在短期內固然有效,但煤炭行業的上下遊產業鏈均有待治理,煤企長遠發展還需從根本入手。
另外,2月4日,鄭煤集團宣布任命李崇為鄭煤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根據公開信息,李崇原任神火集團董事長。除了鄭煤集團,河南能源集團和平煤神馬集團也進行了人事調整。有煤炭行業分析師表示,一般來說,人事調整意味著在醞釀下一步改革。隨著人事調整逐步完成,這三大煤炭集團的改革也將拉開序幕。
實際上,去年以來,神華集團、山西焦煤集團、山東能源集團、兗礦集團等都成立了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隨著煤炭行業供給側改革的推進,通過進一步兼並重組提升行業集中度是大勢所趨。
業內人士表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不僅將推動國有煤炭集團公司內部結構調整,還意味著產業整合的可能性。而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成立,資本整合的便利性超過資產整合,有望進一步改變煤炭行業過度競爭局麵,新的煤炭行業“巨無霸”有望誕生。(本文來自中國工業報 )
掃碼下載機友會APP
或各大應用市場搜索“機友會”下載
獲取更多資訊
掃碼關注路麵機械官方微信
去年鋼價單邊上漲,給一度深陷虧損泥潭的鋼鐵企業帶來翻盤契機。截至2月3日,在統計的36家鋼鐵上市公司中,已有33家公布2016年度業績預告或快報。其中,29家公司預計淨利潤為正,占比達88%,且盈利企業中有25家實現淨利潤同比大幅增長,18家成功扭虧為盈;僅有4家公司虧損。
[詳情]2月16日,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孫繼文表示,2017年1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08個國家和地區的983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532.7億元人民幣(折合77.3億美元),同比下降35.7%。與2016年12月相比,環比微降4.6%。
[詳情]國家發改委2月15日召開宏觀經濟運行發布會,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表示,2017年1月發電量、投資等多項經濟指標都呈現向好態勢。包括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供給側改革有力推進等7大積極因素,保障了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近期發布的一係列宏觀數據也證明,我國的實體經濟正全麵回暖。
[詳情]2017年是中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一年。在保證迎峰度冬煤炭供應、穩定煤價之後,中國政府考慮再次執行煤炭限產政策。 中國考慮在供暖季結束後恢複煤炭限產措施 2月15日,因信息尚未公開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對彭博社表示,在今年3月中旬供暖季結束後。
[詳情]情人節後,國內成品油價格將迎來小幅上調。 2月14日17時,國家發改委網站宣布,自2月14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分別上調50元/噸。折合92號汽油每升上漲0.04元,0號柴油每升上漲0.04元。以50升汽車油箱的標準測算,加滿一箱油多花2元。
[詳情]天然橡膠價格持續上漲或造成輪胎市場新一輪的“洗牌”。 天然橡膠價格月均上漲20% 國內輪胎企業漲價幅度大於“三巨頭” 截至2月13日,天然橡膠已經漲價約五個月時間,其中亞洲橡膠期貨價格在1月整體上漲26%。
[詳情]春節長假之後,國內現貨鋼市從價格上來說,實現了一個“開門紅”,但是實質成交尚未完全放量,有“市場未動、價格先行”的味道。進口鐵礦石市場則呈現上漲走勢。
[詳情]國際 美三大股指高開低走 微幅下跌 標普500指數收跌4.86點,跌幅0.21%,報2292.56點。道指收跌19.04點,跌幅0.09%,報20052.42點。納指收跌3.21點,跌幅0.06%,報5663.55點。企業財報好壞參半。市場等待白宮即將公布的政策綱領。
[詳情]2017年是中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一年。 據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月在《彭博商業周刊》發表的署名文章,中國政府已修正了未來3-5年鋼鐵、煤炭的去產能目標。鋼鐵目標由1億-1.5億噸調至1.4億噸;煤炭10億噸縮減為8億噸。
[詳情]力度空前的鋼鐵去產能行動持續一年之後,各省市區麵臨的去產能壓力開始分化。 記者目前已出爐的2017年鋼鐵去產能計劃發現,包括浙江、福建、遼寧、陝西等在內的至少15個省市區已提前完成“十三五”期間的產能化解目標任務,這就意味著在去產能行動進行的第一個年頭。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