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首頁 行業資訊 產品縱覽 機友會 招標信息 工程信息 每周話題 熱點專題 高端訪談 基建投資

鋼鐵業兩巨頭重組落地 煤炭電力領域成今年重點

2017-02-28 10:08:42
中國路麵機械網-工程機械新聞中心
字體大小:

寶武合並的完成,不僅為鋼鐵行業內實施兼並重組打開了局麵,也為煤炭、電力行業下一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兼並重組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醞釀了半年之久的寶武大合並在資本市場上完成了最為關鍵的一步。吸收合並完武鋼股份(武鋼股份已於2月14日退市)後,2月27日複牌的寶鋼股份不出意外的高開高走,全天收於7.31/股,漲幅7.5%。

寶鋼的複牌,標誌著近年來鋼鐵產業內規模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寶武大合並完成了最為關鍵的一步。

而寶武合並,不僅為鋼鐵行業內實施兼並重組打開了局麵,也為煤炭、電力行業下一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兼並重組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寶武重組開好頭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背景下,寶武大合並是2011年鋼鐵行業步入產能過剩以來的首單鋼企合並案例,被鋼鐵行業視為具有裏程碑意義。寶鋼和武鋼的合並,將為中國打造出一家總產能超6000萬噸的鋼鐵航母。自從去年6月兩家上市公司公告確認重組合並消息後,寶武合並的相關進程就一直備受鋼鐵行業和投資者的廣泛關注。

根據合並方案,寶鋼集團作為重組後的母公司,更名為中國寶武鋼鐵集團,而武鋼集團將整體無償劃入,成為新寶武集團的全資子公司。

隨著寶鋼股份的複牌,市場期待已久的“中國神鋼”大合並完成了最關鍵的一步。寶武集團董事長馬國強在2017年度工作會上提出,2017年是寶武重組後第一個完整年,集團要體現規模化經營優勢,挖掘規模、成本、技術等方麵的協同潛能,部署實施好重組後的聯合整合和融合化合。

據長江證券分析師王鶴濤估算,寶鋼股份總產能將達到約4600萬噸,在產品結構上,仍以板材為主,其中矽鋼、汽車板等領域市場份額表現突出,分別達到約80%、65%-70%。

馬國強23日在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上表示,鋼企間開展聯合重組是推進供給側改革和去產能的必由之路。這些年來鋼鐵行業發展比較散亂,全國規模以上的鋼企高達1500家以上。在無序的競爭過程當中,才形成了今天產能過剩的局麵。連寶鋼武鋼也有很多重複建設,製造了很多同質化的產能。通過兼並重組,才能更好地解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別是解決去產能問題。

“去年全國央企去產能共1012萬噸,其中寶鋼、武鋼加起來是997萬噸。2017年我們還有550萬噸產能要去掉。經過聯合重組,我們一共有1550萬噸的產能可以去掉,這原來在單一企業是不可想象的。”馬國強稱。

資深鋼鐵行業分析師徐向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寶鋼複牌標誌著寶武大合並完成了資本市場方麵整合的關鍵一步。其不僅對寶武集團意義重大,也將對全國鋼鐵行業進一步深入推進供給側改革及去產能產生深遠影響。

“寶武合並也為行業樹立了很好的示範案例,連第一梯隊都能高效整合提升競爭力,其他地區鋼企沒有理由不做轉型或整合。”

徐向春表示,對年產能高達11億噸粗鋼的鋼鐵行業而言,寶武合並將隻是鋼鐵行業這一輪兼並重組的開始。預計接下來,東北地區、河北地區、江蘇地區等鋼鐵企業間兼並重組也將拉開帷幕,其中京津冀及江蘇地區由於環保政策及經濟優勢,可能會開展的更快一些。

煤炭電力重組在路上

鋼鐵業兼並重組率先啟動,煤炭、電力行業內的兼並重組正在醞釀之中。

煤炭市場自2013年開始,伴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行業產能過剩不斷加劇,2013年開始出現全行業性虧損,虧損麵不斷從2013年的30%擴大到2014年的70%,再到2015年的90%。

以全國第二大煤企中煤集團的上市平台中煤能源為例。從2011年到2014年,中煤能源營收連續四年下滑;淨利潤則也同樣連續四年下跌,且跌幅呈現擴大之勢。到2015年財報中,這兩項指標分別創下最低紀錄,分別為592.71億元和-25.20億元,這也是中煤能源上市以來首次虧損。

隨著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煤炭行業去產能“276工作日限產”政策實施,煤炭價格從去年初開始反彈,煤炭行業在2016年實現回暖。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煤企補貼後的利潤總額為320.8億元,同比增長363.7%,去年同期的淨虧總額為42.9億元。

中煤能源也在去年實現了業績大翻身,從淨虧25億,到預告淨利潤18億元到22億元。截至目前,兩市31家發布年報或預告的煤企中,有超過七成24家業績預喜,16家扭虧。

煤炭企業笑了,電企的日子卻難過了。作為煤炭下遊的電力行業則因電煤價格高企而步入市場寒冬。在兩市35家發布2016業績預告的上市電企中,有超過50%的電企發布業績預警。其中,大唐發電預告虧損25億元至28億元。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董事長喬保平在去年底集團大會上表示,今年電力企業即將出現全麵虧損,電力人必須增強憂患意識,不能盲目競爭,要加強行業自律,在企業內部要加強產業協同,抱團取暖,攜手“過冬”。

今年2月以來,發改委及中煤協、中電聯等行業主管部門、協會正在就煤炭276工作日限產政策如何實施組織閉門會及征求企業意見。

一位煤炭行業分析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神華和中煤等大型煤企還是支持繼續實施276限產政策的,產量不增加,煤價才有保持高位的可能。但五大電企卻不希望看到煤價繼續上漲。煤電頂牛,依然是今年值得關注的產業問題。”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無論276限產如何實施,最後要化解產能過剩並幫助產業脫困,最終還是要依靠改革的手段,這其中就包括內部國企改革瘦身健體及行業內與產業鏈上下遊間的兼並重組。

23日,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的主旨演講中指出,2017年國企改革已經進入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關鍵階段,要在混改、供給側改革等五大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盡快取得新的進展和突破。

針對加大推進供給側改革力度方麵,肖亞慶提出,要充分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作用,促進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優化配置。同時也要加快深度調整重組步伐,穩步推動企業集團層麵兼並重組,加快推進鋼鐵、煤炭、電力業務整合,進一步實施專業化重組。

“煤炭行業雖然有所回暖,並不代表供給側改革和去產能已經完成,煤炭行業和電力行業依然要進一步加大去產能和供給側改革的力度。”李錦強調。

據民生證券2月24日研報《國企改革助力煤炭行業迎接新周期》中梳理,目前央企中涉煤企業有22家,其中主業為煤炭業務的為神華和中煤能源兩大集團。此外還有華能、華電、國家電投、中鋁公司等8家電煤一體化公司。另有16家為中煤科工、新興際華等16家涉煤央企。

對煤電兩大行業央企間進行兼並重組的路徑和模式,民生證券分析稱,煤炭行業內采取類似寶武合並強強聯合模式進行重組的可能性並不大,“神華和中煤兩大央煤進行重組,並不能大幅提升集中度,很難實現1+1>2的效果。”李錦認為,隻有在山西、陝西這樣的煤炭大省區域內,地方國有煤企的實控人均為地方國資委,企業間煤質又比較接近,更適合開展橫向的兼並重組。

“今年,電力和煤炭等領域將會成為央企兼並重組的重要領域。”李錦表示,在兼並重組的模式上,預計類似寶武這樣的強強聯合模式的數量將會有所減少,而圍繞產業鏈上下遊一體化所開展的跨行業專業化兼並重組,將成為一大趨勢。(本文來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下載機友會App二維碼

掃碼下載機友會APP
或各大應用市場搜索“機友會”下載

路麵機械網公眾號二維碼

獲取更多資訊
掃碼關注路麵機械官方微信

鏈接地址://big5.lmjx.net/news/2017/201702/2017022810084288.shtml

新聞投稿:news@lmjx.net

相關報道

受假日因素影響 2017年1月內燃機銷量環比明顯下降

根據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中國內燃機工業銷售月報》重點企業數據顯示,由於受2017年1月節假日較多、春節有效工作日減少等因素影響,本月內燃機產品銷量環比明顯下降,主要表現在汽油機的降幅較大,柴油機反而比去年12月有小幅增長;與上年同期相比,銷量小幅下降,主要原因為汽油機銷量比同期下降4.70%。

[詳情]

直麵挑戰 機床行業新常態與大轉型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說的不是年複一年的良辰美景,而是每年的經濟形勢。 互聯網時代,讓一切發現都記錄在案。記者偶然看到一個文章,每年經濟學者的誤判都留下了證據。

[詳情]

“棄風”問題嚴重 中國六省區被禁止核準新建風電項目

“棄風”問題嚴重 中國六省區被禁止核準新建風電項目

中國國家能源局對“棄風”問題嚴重的六省區進行紅色預警,並要求這些省區不得核準建設新的風電項目。 “棄風”問題嚴重 中國六省區被禁止核準新建風電項目 2月22日。

[詳情]

經營狀況未根本好轉 煤炭工業轉型升級任重道遠

經營狀況未根本好轉 煤炭工業轉型升級任重道遠

“化解煤炭產能過剩,促進煤炭供需平衡依然是今後幾年的重點任務。”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薑智敏在日前發布《中國煤炭工業改革發展年度報告》(2016年度,以下簡稱《報告》)時表示,盡管2016年煤炭行業去產能任務超額完成,但2017年煤炭行業結構性矛盾和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仍然突出。

[詳情]

巨虧鋼企成功逆襲 今年預期繼續向好

去年鋼價單邊上漲,給一度深陷虧損泥潭的鋼鐵企業帶來翻盤契機。截至2月3日,在統計的36家鋼鐵上市公司中,已有33家公布2016年度業績預告或快報。其中,29家公司預計淨利潤為正,占比達88%,且盈利企業中有25家實現淨利潤同比大幅增長,18家成功扭虧為盈;僅有4家公司虧損。

[詳情]

1月我國對外投資超500億 近四成資金流向製造業

2月16日,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孫繼文表示,2017年1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08個國家和地區的983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532.7億元人民幣(折合77.3億美元),同比下降35.7%。與2016年12月相比,環比微降4.6%。

[詳情]

宏觀經濟指標明顯回暖 產業龍頭“逐浪”漲價潮

國家發改委2月15日召開宏觀經濟運行發布會,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表示,2017年1月發電量、投資等多項經濟指標都呈現向好態勢。包括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供給側改革有力推進等7大積極因素,保障了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近期發布的一係列宏觀數據也證明,我國的實體經濟正全麵回暖。

[詳情]

中國考慮在供暖季結束後恢複煤炭限產措施

中國考慮在供暖季結束後恢複煤炭限產措施

2017年是中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一年。在保證迎峰度冬煤炭供應、穩定煤價之後,中國政府考慮再次執行煤炭限產政策。 中國考慮在供暖季結束後恢複煤炭限產措施 2月15日,因信息尚未公開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對彭博社表示,在今年3月中旬供暖季結束後。

[詳情]

調價幅度位於50元/噸“紅線” 國內成品油小幅上調

調價幅度位於50元/噸“紅線” 國內成品油小幅上調

情人節後,國內成品油價格將迎來小幅上調。 2月14日17時,國家發改委網站宣布,自2月14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分別上調50元/噸。折合92號汽油每升上漲0.04元,0號柴油每升上漲0.04元。以50升汽車油箱的標準測算,加滿一箱油多花2元。

[詳情]

天然橡膠價格月均上漲20% 國內輪胎企業漲價幅度大於“三巨頭”

天然橡膠價格月均上漲20% 國內輪胎企業漲價幅度大於“三巨頭”

天然橡膠價格持續上漲或造成輪胎市場新一輪的“洗牌”。 天然橡膠價格月均上漲20% 國內輪胎企業漲價幅度大於“三巨頭” 截至2月13日,天然橡膠已經漲價約五個月時間,其中亞洲橡膠期貨價格在1月整體上漲26%。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