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剩-暴漲,這種看似不可能的神話仍在上演。
受益於補庫存周期、中國去產能政策及投資需求,今年鐵礦石價格延續去年漲勢。2月21日,大商所鐵礦石期貨價格甚至一度突破740元/噸,創2014年5月來高位。目前仍在700元/噸上下徘徊,年內漲幅達27%,較去年5月階段低點漲幅超130%。
與此同時,是中國甚至全球鐵礦石產量、庫存居高不下。截至2月17日,中國各港口鐵礦石庫存連續第七周上漲,總量超1.29億噸,再創曆史新高。作為世界上最大鐵礦石消費國且國內平均生產成本高,中國進口為鐵礦石價格提供了強有力支撐。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2016年鐵礦石進口量超過10億噸,達10.24億噸,同比增長7.5%,創出曆史新高。
國外鐵礦石走勢類同,芝商所鐵礦石產品價格在2016年攀升逾200%,大幅跑贏COMEX銅和黃金價格。
不過,鐵礦石背後的風險並非遙不可及,支撐其炒作的因素或許正在瓦解。
首先是政策風險。新浪近日援引媒體稱,發改委懷疑是投機炒作者在背後推升了中國國內的螺紋鋼和鐵礦石價格,正在就其是否涉及投機性炒作和擾亂市場價格秩序一事展開調查。隨後,上證報援引發改委稱並未牽頭此事,但並未對此事進行否認。
同時,全球央行開始收緊貨幣政策,也會讓市場資金流動性減少,投機機構難以再撬動高杠杆融資短期炒作大宗商品套利。
其次,基本麵方麵,此前鐵礦石需求回升基於全國基建投資加碼。但天風宏觀團隊認為,中國2017年財政收入增速下滑、赤字率提升空間有限、經濟正在經曆緊信用周期,使得基建投資很難有較大的增長。支撐商品高價格的邏輯還是基建的開工預期和供給側去產能的政策延續預期。然而去年以來,商品價升量平,高產量高庫存高價格疊加,一旦需求擴張或產能收縮的預期被證偽,商品的矛盾就要被拆破。
國外投行必和必拓、巴克萊等此前一直提醒鐵礦石價格有下跌之虞。花旗銀行報告也指出,鐵礦石、煤炭在今年的強勁表現將會是曇花一現。麥肯錫分析甚至稱,中國市場對鐵礦石需求的高峰期在2011年就已經過去了,最近隻不過是一個幅度很小的反彈,接下來需求量還會往下降。
天風宏觀團隊稱,商品的三高(高產量、高庫存、高價格)現象可能持久不了,一旦期貨拉到升水之後發現需求依然跟不上,現貨成交不暢,商品回調的壓力也會較大。
國內鐵礦石和國際鐵礦石供需關係和價格傳導存在時間差,投資者可關注芝商所旗下62%品位鐵礦石期貨產品(TIO) 與大商所鐵礦石期貨的套利機會。與新交所比較,芝商所鐵礦石產品有更佳的買賣價差和流動性。
資料顯示,2月21日至24日當周,TIO成交量按周下跌10.9%,持倉量回調2%。
神話總會有終結的一天,鐵礦石何時迎來自己的宿命?(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
掃碼下載機友會APP
或各大應用市場搜索“機友會”下載
獲取更多資訊
掃碼關注路麵機械官方微信
近日,美的集團宣布與以色列運動控製係統解決方案提供商Servotronix達成戰略合作交易。創立於1987年的以色列Servotronix公司在編碼器、伺服驅動器及多軸運動控製器等機器人零部件產品製造方麵有著多年的經驗。美的收購這家公司將完善其在機器人關鍵零部件製造領域的戰略儲備。
[詳情]寶武合並的完成,不僅為鋼鐵行業內實施兼並重組打開了局麵,也為煤炭、電力行業下一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兼並重組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醞釀了半年之久的寶武大合並在資本市場上完成了最為關鍵的一步。
[詳情]根據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中國內燃機工業銷售月報》重點企業數據顯示,由於受2017年1月節假日較多、春節有效工作日減少等因素影響,本月內燃機產品銷量環比明顯下降,主要表現在汽油機的降幅較大,柴油機反而比去年12月有小幅增長;與上年同期相比,銷量小幅下降,主要原因為汽油機銷量比同期下降4.70%。
[詳情]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說的不是年複一年的良辰美景,而是每年的經濟形勢。 互聯網時代,讓一切發現都記錄在案。記者偶然看到一個文章,每年經濟學者的誤判都留下了證據。
[詳情]中國國家能源局對“棄風”問題嚴重的六省區進行紅色預警,並要求這些省區不得核準建設新的風電項目。 “棄風”問題嚴重 中國六省區被禁止核準新建風電項目 2月22日。
[詳情]“化解煤炭產能過剩,促進煤炭供需平衡依然是今後幾年的重點任務。”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薑智敏在日前發布《中國煤炭工業改革發展年度報告》(2016年度,以下簡稱《報告》)時表示,盡管2016年煤炭行業去產能任務超額完成,但2017年煤炭行業結構性矛盾和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仍然突出。
[詳情]去年鋼價單邊上漲,給一度深陷虧損泥潭的鋼鐵企業帶來翻盤契機。截至2月3日,在統計的36家鋼鐵上市公司中,已有33家公布2016年度業績預告或快報。其中,29家公司預計淨利潤為正,占比達88%,且盈利企業中有25家實現淨利潤同比大幅增長,18家成功扭虧為盈;僅有4家公司虧損。
[詳情]2月16日,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孫繼文表示,2017年1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08個國家和地區的983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532.7億元人民幣(折合77.3億美元),同比下降35.7%。與2016年12月相比,環比微降4.6%。
[詳情]國家發改委2月15日召開宏觀經濟運行發布會,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表示,2017年1月發電量、投資等多項經濟指標都呈現向好態勢。包括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供給側改革有力推進等7大積極因素,保障了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近期發布的一係列宏觀數據也證明,我國的實體經濟正全麵回暖。
[詳情]2017年是中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一年。在保證迎峰度冬煤炭供應、穩定煤價之後,中國政府考慮再次執行煤炭限產政策。 中國考慮在供暖季結束後恢複煤炭限產措施 2月15日,因信息尚未公開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對彭博社表示,在今年3月中旬供暖季結束後。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