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中聯重科農業機械首個秸稈綜合利用示範基地——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正式揭牌,這也是中聯重科打造的安徽省內首個秸稈綜合利用整體解決方案。項目依托中聯重科自主研發的穀物聯合收割機、拖拉機、秸稈打捆機、生物製料機等智能化農業裝備,基地將實現秸稈“收獲、打捆、運輸、儲藏、利用”等環節的全程機械化作業。
中聯重科相關負責人表示,秸稈綜合利用整體解決方案是響應國家“藍天保衛戰”,做好農業秸稈處理的一項重要工程。中聯重科打造的整個秸稈綜合處理過程具備智能化和環保性。“今後我們將以安徽項目為標杆,在全國範圍內大力推廣和應用這項解決方案。”
中聯重科舉行秸稈綜合利用示範基地揭牌儀式
中聯重科秸稈綜合利用全程機械化農機裝備引關注
作為農業生產機械化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中聯重科近年來堅持創新驅動,大膽探索秸稈綜合利用的新出路。在升級技術、改善收割機秸稈粉碎還田效果的同時,還針對小麥、水稻、玉米等不同作物秸稈,研發出多款秸稈打捆機械,為農業生產提供了較為完善的秸稈“收儲運”體係服務。
針對秸稈資源化利用,2016年中聯重科就開始投放市場的生物製料機,是一款專門用於秸稈加工的機械設備,這款機器“喂入”的是各種作物秸稈,在加入各種菌種和輔料之後,通過加工,產出的是飼料、肥料和基料等。據了解,中聯重科該款產品每批次可處理3噸秸稈,去年以來,通過使用和測試表明,該機械產品具有重要推廣價值,對於秸稈離田、“變廢為寶”,加快資源化利用,“來”得恰逢其時。
中聯重科生物製料機可將秸稈加工成飼料、肥料和基料
在中聯重科秸稈綜合利用示範基地揭牌儀式上,該基地負責人朱木蘭表示,經過運營實踐證明,中聯重科生物製料機項目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朱木蘭說:“生物製料機通過加入作物秸稈和多種輔料,可以將秸稈加工製成綠色無公害的生物有機肥料。近年來,有機肥料的推廣使用備受農業合作社和行業管理部門追捧,有機肥可有效改善土壤板結,提高土壤肥力,使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蔬菜類、瓜果類大幅度增產,有機肥料在市場上很受歡迎。”(本文來自中聯重科)
掃碼下載機友會APP
或各大應用市場搜索“機友會”下載
獲取更多資訊
掃碼關注路麵機械官方微信
撥備計提致使Q4業績承壓,略低於預期:公司發布2016年報,實現營業收入200.23億元(-3.52%),歸母淨利潤虧損9.34億元(-1218.64%),EPS-0.12元,業績略低於預期係撥備計提增加所致。
[詳情]2015年,中聯重科縱軸流收割機開始批量投放市場,3年以來,通過跨區機手和合作社大麵積收割作業,充分證明了它的先進性、適應性和可靠性,今年又以嶄新的“極光”形象走向大中原麥場,走進千家萬戶。現在讓我們共同回顧2015、2016年中聯重科縱軸流收割機的作業風采。
[詳情]中聯重科發布公告,公司預計2017年一季度扭虧為盈,2017年一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000萬元至1億元人民幣,基本每股收益0.007元至0.013元。
[詳情]4月6日,首屆中國西部環境治理高峰論壇暨“匠心製造綠色中國”中聯重科全環境治理技術交流會在寧夏省銀川市隆重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共銀川市委、市人民政府主辦,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承辦。
[詳情]定邊 位於陝西省西北部,榆林市最西端,陝甘寧蒙四省七縣交界處,古有“東接榆延,西通甘涼,南鄰環慶,北枕沙漠,土廣邊長,三秦要塞”之說,是陝西省的西北門戶、榆林市的西大門。自古以來,商賈雲集,素有“旱碼頭”之稱。
[詳情]4月6日,安徽省首個秸稈綜合利用整體解決方案項目——中聯重科秸稈綜合利用示範基地在淮北市濉溪縣正式揭牌。依托中聯重科穀物聯合收割機、拖拉機、秸稈打捆機、生物製料機等智能化農業裝備,基地將實現秸稈“收獲、打捆、運輸、儲藏、利用”等環節的全程機械化作業。
[詳情]定邊,位於陝西省西北部,榆林市最西端,陝甘寧蒙四省七縣交界處,古有“東接榆延,西通甘涼,南鄰環慶,北枕沙漠,土廣邊長,三秦要塞”之說,是陝西省的西北門戶、榆林市的西大門。自古以來,商賈雲集,素有“旱碼頭”之稱。
[詳情]4月1日下午,“漢壽縣-中聯重科城鄉環衛一體化PPP項目”在漢壽縣龍陽國際大酒店正式簽約。漢壽縣委書記楊昶,縣委副書記、縣長車世忠,縣委副書記劉毅翔,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袁佑清,縣政協主席解以剛,副縣長宋萬林,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中聯重科副總裁張建國。
[詳情]清明時節,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氣候轉暖,萬物複蘇,正是春耕春種好時節。民諺常說:“清明穀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 清明時節農事活動 北方的旱作、江南早、中稻進入大批播種的適宜季節,要抓緊時機搶晴早播。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