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首頁 行業資訊 產品縱覽 機友會 招標信息 工程信息 每周話題 熱點專題 高端訪談 基建投資

突破發展瓶頸 裝備製造瞄準產業鏈高端

2017-05-12 16:24:06
中國路麵機械網-工程機械新聞中心
字體大小:

由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主辦、主題為“集智聚策助力中國裝備邁向全球產業鏈中高端”的“機工智庫2017春季發布會”日前在北京舉行。會上,機工智庫發布了三項獨家趨勢研判成果:中國裝備製造業景氣指數、中國裝備製造業區域競爭力評價指數、2016-2017年度智能製造行業輿情監測結果。試圖從第三方的視角,對裝備製造業發展狀況、發展趨勢作出客觀研判,為政府部門及製造業領軍企業提供決策支撐。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院長王文斌表示,麵對發達國家高端打壓、發展中國家低端逼近的“雙重擠壓”,我國裝備製造業要突破發展瓶頸、搶占發展的製高點,需要認清新新一輪工業革命要解決的問題和願景,適應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文化,深入貫徹落實《中國製造2025》,大力發展智能製造。

智能製造將進入產業落地階段

智能製造是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也是《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主攻方向。在全球的每個角落,物聯網、大數據、虛擬現實和智能傳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製造業加速、深度融合,使得在航空航天、汽車、造船、工程機械、能源裝備和快速消費品等各行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理念和新經濟層出不窮。

機工智庫結合我國細分製造行業的產業環境、基礎能力、產品特點、市場和客戶需求等因素,建立了完整的新模式、新業態成熟度評價模型。模型分析顯示,在過去的兩三年中,我國智能製造的頂層框架設計和規劃已經基本完成,當下急需進入產業落地階段,大量製造企業都在尋求與自身發展相結合、可行的智能製造解決方案和突破口。

麵對諸多製造企業提出的“智能製造如何起步”這一訴求,王文斌表示,發展智能製造各國的情況不相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情況更複雜一些。首先,企業要從充分利用互聯網做起。充分利用互聯網可以建設企業的信息流,為發展智能製造創造條件,還可以通過破除信息屏障快速獲得收益。其次,要從自動化做起。自動化生產可以建設企業的數據流,為發展智能製造創造條件,還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再次,要從梳理企業內部的知識資產做起。梳理知識資產可以建設企業的知識流為發展智能製造創造條件,還可以更好地發揮知識資產的價值。

主動適應需求側的變化

“發展智能製造是最關鍵的供給側改革,是對行業供給方式、生產方式、運營方式的一次戰略性調整,是一項長期的戰略性任務。”王文斌坦言,當前行業運行也碰到了很多困難,突出的問題是需求不足。因此,在發展智能製造的同時還需要認真研究當前的市場需求,通過適應需求側變化進行調整。

其中,六個方向值得重點關注。一是國家和省市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二是智能製造發展的需求。三是某些大國的製造業回歸和製造基地轉移產生的需求。四是發展專用裝備產品市場廣闊。五是農業的規模化和產業化經營產生的需求。六是消費1.0向2.0升級產生的需求。

在發展路徑和方式選擇上,機工智庫提出:發展智能製造,中小企業具有更強烈的緊迫性,應該通過建設“智慧集群”來推動中小企業實現群體性的智慧轉型。政府應在頂層設計、聚合資源、搭建平台等方麵推動中小企業發展智能製造;已具備一定能力的企業,應突出主業發展優勢,完善產業鏈,深化和細化分工,發揮在集群內的引領作用,順勢而為,因勢利導,做好平台支撐;集群內一些技術水平較高的裝備製造企業和技術服務機構,要努力通過消化吸收和集成創新開發出適合於產業集群發展的智能製造技術。

裝備製造向產業鏈高端邁進

在當前逆全球化思潮下,我國裝備製造業麵臨的外部環境趨緊,貿易摩擦、投資限製等風險進入“常態化”。在製造業向全球產業鏈中高端邁進的進程中,世界製造業強國加大了對我國製造業的遏製、防範和打壓力度。

機工智庫研究員魯欣提出,隨著國際合規監管要求日趨嚴格,我國裝備製造要研究如何利用規則、調整規則甚至創造規則,提升我國裝備製造業的全球競爭力。機工智庫研究表明,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背景下,中國暫時的貨物貿易盈餘和中國資本的海外集中收購造成的不均衡,成為其他裝備大國“憂慮”的主要原因。在國際產業分工格局重塑和主要發達國家的市場趨於飽和的大背景下,占領未來全球裝備製造產業鏈和價值鏈的高端,爭奪“市場空間”成為各國激烈競爭的重點,也成為“規則博弈”的首選。

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副院長石勇告訴筆者,當前,主要國家力推製造業回歸,加大對本國製造業的保護力度,經濟政策內傾化突出,美國製造業力圖在2020年重新超過中國。與此同時,國際規則博弈加劇,製造業大國頻繁利用多邊機製、區域協定和雙邊談判構築技術和創新壁壘遏製競爭對手創新進程和在全球的競爭力。2017年,是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之年,作為裝備製造大國,我們應加快實施《中國製造2025》,大力發展和穩定內需市場,同時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創新發展,推動中國製造邁向全球產業鏈的中高端。

機工智庫研究員張燕指出,2017年以來,中國裝備製造業雖開局良好,下行壓力有所減緩,出口由負轉正。但從短期看,仍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裝備製造業運行總體還處於收縮期,難言整體“回暖”,甚至仍存在下行風險。從全年走勢看,我國裝備製造運行態勢將呈前高後低態勢。從長期看,中國裝備製造業在全球裝備生產和出口中的占比將穩步提升。(本文來自中國工業報)

下載機友會App二維碼

掃碼下載機友會APP
或各大應用市場搜索“機友會”下載

路麵機械網公眾號二維碼

獲取更多資訊
掃碼關注路麵機械官方微信

鏈接地址://big5.lmjx.net/news/2017/201705/2017051216240673.shtml

新聞投稿:news@lmjx.net

相關報道

國內成品油價迎年內最大跌幅 加滿一箱油可節約9.5元

國內成品油價迎年內最大跌幅 加滿一箱油可節約9.5元

上輪調價擱淺後,本輪國內成品油調價迎來年內最大跌幅。 國內成品油價迎年內最大跌幅 加滿一箱油可節約9.5元 5月11日17時,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消息,自今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分別下調250元/噸和235元/噸。

[詳情]

國務院:鋼鐵煤炭去產能已完成全年任務的63%和46%

5月1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聽取去產能工作進展和重點行業淘汰落後產能督查情況匯報,推動經濟結構優化。 會議指出,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化解和淘汰過剩落後產能。對列入年度去產能的煤礦要在11月底全部退出,堅決控製劣質煤進口,加強債務處置指導,鼓勵兼並重組。

[詳情]

央企去產能再加碼:化解過剩鋼鐵煤炭3000萬噸

國務院國資委日前召開2017年中央企業鋼鐵煤炭去產能工作會議,動員部署今年中央企業鋼鐵煤炭去產能工作。國資委副主任孟建民要求,有關中央企業打好去產能攻堅戰,全麵完成2017年鋼鐵去產能595萬噸、煤炭去產能2493萬噸的目標任務。

[詳情]

一帶一路成績單:三年與沿線國家貿易額20萬億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三年多來的成績單終於公布:從促進傳統雙邊貿易暢通,到重大建設項目投資,到在境外建設經貿合作區,再到自貿園區落地,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重大合作倡議以來。

[詳情]

4月外貿增速高位回調 “一帶一路” 提供貿易增長新動能

5月8日,海關總署公布4月貨物貿易數據,數據顯示,今年前4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8.4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3%。4月份,我國進出口總額2.2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2%,其中,出口1.2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3%,進口979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6%。

[詳情]

潛力巨大 廢鋼鐵循環應用將成朝陽產業

隨著全球經濟的緩慢複蘇和國內經濟內需的拉動,也會促進廢鋼鐵產業的快速發展,其中廢鋼鐵加工配送體係建設是供給側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在日前舉行的第十屆中國金屬循環應用國際研討會上,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李樹斌指出,廢鋼鐵產業是新興的戰略性朝陽產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發展潛力。

[詳情]

國內鋼價又現跌勢 進口鐵礦石價格進入下行通道

國內現貨鋼市依然未過“高位成交乏力”這個坎,鋼價又現跌勢,市場心態轉差。進口鐵礦石價格先漲後跌,又進入了下行通道。 據國內知名鋼鐵資訊機構“我的鋼鐵”提供的最新市場報告,最近一周,國內現貨鋼價綜合指數報收於122.53點,一周下跌0.02%。

[詳情]

福建泉州前四月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8億元

截至4月底,泉州全市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38億元,占年度計劃的38%,超序時進度。 普通公路方麵,已完成年度投資近六成,為11.56億元。其中,國省道建設與改造完成2.58億元,地方自籌公路項目完成7.43億元。

[詳情]

河北煤炭產能2020年將減至7000萬噸左右

5月7日,記者從河北煤監局獲悉:“十三五”期間,全省將關閉退出煤礦123處,淘汰生產能力5103萬噸。到2020年全省煤炭年產能將減少到7000萬噸左右,煤炭年產量控製在5000萬噸左右;全省煤炭企業將減少到20家以內,單個企業生產規模達到300萬噸/年以上。

[詳情]

本輪國內成品油價格將下調 或刷新年內最大跌幅

本輪國內成品油價格將下調 或刷新年內最大跌幅

國際油價“跌跌不休”,國內成品油價格或將大幅下調。 本輪國內成品油價格將下調 或刷新年內最大跌幅 5月5日為本輪汽、柴油計價周期的第六個工作日,大宗商品分析機構卓創資訊測得原油變化率為-5.68%,預計對應汽、柴油價格將下調200元/噸。

[詳情]